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問遺的意思、問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問遺的解釋

(1).指賄賂。《史記·酷吏列傳》:“ 都 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舊唐書·良吏傳下·範傳正》:“及為廉察,頗事奢侈,厚以財貨問遺權貴,視公蓄如私藏,幸而不至甚敗。” 清 錢謙益 《送瞿起田令永豐序》:“某善問遺,居間請求。”

(2).慰勞饋贈。《漢書·婁敬傳》:“階下以歲時 漢 所餘彼所鮮數問遺,使辯士風諭以禮節。” 顔師古 注:“問遺,謂餉饋之也。”《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漢铙歌》:“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中和節》:“ 李泌 請以二月朔為中和節,賜民間以囊,盛百果穀瓜李種相問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問遺"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饋贈禮物表達關懷慰問。該詞由"問"與"遺"二字構成:

  1. "問"的本義為詢問,引申為問候、探望,如《論語·雍也》"伯牛有疾,子問之";
  2. "遺"讀作wèi時表贈送,《廣雅·釋诂》釋為"予也",如《史記·孝文本紀》"遺匈奴書"。

二者合稱"問遺",特指帶有禮儀性質的財物饋贈。漢代典籍《漢書·張骞傳》記載"齎金币帛直數千巨萬,多持節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國",生動展現古代使節往來時的問遺制度。這種禮儀既包含物質饋贈,更承載着情感交流功能,是維系人際關系的重要紐帶。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禮制、外交文書時仍有重要參考價值。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七卷記載,該詞最早見于《周禮》鄭玄注,後在《史記》《漢書》等史籍中頻繁出現,多用于描述國與國之間的禮儀往來。

網絡擴展解釋

“問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指賄賂

在古代文獻中,“問遺”常被用來表示以財物賄賂他人。例如:

2.指慰勞饋贈

該詞也可表示日常的慰問或禮節性饋贈,常見于親朋交往或外交場合:

讀音與注意事項

建議參考《史記》《漢書》等原典例句,結合語境進一步理解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慠猛邊思比權量力鼻選草豆蔻側腳裡查明常識槎頭縮頸鯿扯挦稠夥春禽村區達诂瘨痫訂賣犯節朏魄糞除風披伏詞府廳管城橫奔胡妲虎頭蛇尾椒寝景澄荊筱君主立憲開埠考評髡鉗了道裂葉風鄰好瞑眠内屋配售偏好绮疎祈雨羣芳人心歸向忍尤含垢如若三雍宮上控蛇跌鼈審罰收陰水餃水浸老鼠私逋思前想後唐宋八大家條派兔目僞貌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