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vernment offices] 舊指政府機關
舊指政府機關。《漢書·霍光傳》:“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唐 白居易 《和楊尚書罷相後夏日遊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楊侍郎同行》:“遙愛翩翩雙紫鳳,入同官署出同遊。” 明 何景明 《嗤盜文》:“孟冬始魄,永寧官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陳錫九》:“移時,至一官署,下車入重門,則母在焉。”
“官署”是漢語詞彙,指舊時政府機關或官員辦公的場所。以下為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官署指官員處理公務的機構或辦公地點,相當于現代政府機關。例如《漢書·霍光傳》記載的“持節诏諸官署徵發”,即通過官署執行政務()。
近義詞與反義詞
制度演變
文學記載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案例,可參考《漢書》或唐代詩文中的相關記載()。
《官署》是指官員辦公的地方,通常是指政府機構或者行政機關。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官」和「署」。
「官」的部首是宀,總筆畫數是8。它的拼音是guān。
「署」的部首是罒,總筆畫數是9。它的拼音是shǔ。
《官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官員們工作的場所通常稱為「署」,這是因為公文封存的地方叫做「署」。而「官」則是指擔任官職的人。
在繁體字中,「官署」的寫法是「官署」。繁體字形的書寫更加複雜,保留了古代漢字的風格。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官署」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時候的寫法是「官艮」,「艮」則是代表「署」的字形。
1. 他被任命為新官署的主管。
2. 這個官署負責處理市民的投訴。
官員、官銜、署名、文書署名等。
近義詞:官廳、官府、官署的辦公處等。
反義詞:民間、非官方、私人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