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署的意思、官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署的解釋

[government offices] 舊指政府機關

詳細解釋

舊指政府機關。《漢書·霍光傳》:“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唐 白居易 《和楊尚書罷相後夏日遊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楊侍郎同行》:“遙愛翩翩雙紫鳳,入同官署出同遊。” 明 何景明 《嗤盜文》:“孟冬始魄,永寧官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陳錫九》:“移時,至一官署,下車入重門,則母在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署"是漢語中表示古代政府機構及其辦公場所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詞源學定義 《漢語大詞典》将其訓釋為"官府辦理公務的處所",強調其作為國家行政中樞的屬性。《說文解字注》中"署"字本義為"部署、安排",引申為處理公務的法定機構,與"官"結合後特指國家權力機關。

二、曆史沿革特征 據《辭海》記載,該詞在漢代文獻已見使用,唐代形成"三省六部"的官署體系,至明清時期演變為"六部二十四司"的成熟架構。不同朝代對官署有特定稱謂,如宋稱"衙署"、元稱"公廨"等,體現行政制度的演變。

三、職能空間構成 《中國曆史大辭典》指出官署包含三大功能區域:大堂處理訴訟審判,二堂進行政務商議,廨舍提供官吏居住。其建築形制遵循"前朝後寝"的禮制,現存山西霍州署、河南内鄉縣衙等遺址印證了這一空間格局。

四、文化語義關聯 《古代漢語詞典》列舉其同義詞群包括"衙門""台閣""幕府"等,其中"衙門"側重司法職能,"台閣"特指中央機構。《中國文化常識》特别強調官署在傳統政治文化中既是權力象征,也是"父母官"治理理念的物質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

“官署”是漢語詞彙,指舊時政府機關或官員辦公的場所。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核心含義
    官署指官員處理公務的機構或辦公地點,相當于現代政府機關。例如《漢書·霍光傳》記載的“持節诏諸官署徵發”,即通過官署執行政務()。

  2.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官廳、衙門()。
    • 反義詞:民間機構、私人場所。

二、曆史背景與實例

  1. 制度演變

    • 北齊時期首次将中央官署名稱與官職分離,如“改卿為寺”,形成獨立的管理機構()。
    • 漢代官署承擔大量行政事務,如《漢書》記載某官員27天内處理1127項政務()。
  2. 文學記載

    • 唐代白居易的詩句“入同官署出同遊”,描述官員在官署的工作與生活()。
    • 明代何景明的《嗤盜文》提到“永甯官署”,體現官署作為地方行政中心的功能()。

三、其他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案例,可參考《漢書》或唐代詩文中的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雲篇壁蟢才志钗朶茶樹赤汗此疆爾界打補靪當口兒蕩思膽慄倒轉東家西舍惡慝防閤防火牆飯籮缟素歌譜隔斜蛤柱公學黑湫湫河市黃碝漸伸線譏诋即即靖節徵士錦箋九天九地蹶踬巨夫炕梢刻限空崖老話裡攤流變鹿中女男攀指青室薩杭塞職山根潸慨士官市正水硯說懷索命擡腳動手填滿惟念微志先苦後甜霄翰謝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