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玩味研習。《三國志·吳志·士燮傳》:“官事小闋,輒玩習書傳。”《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自今以後,羣臣皆當玩習古義,修明經典,稱朕意焉。”
(2).習慣;習以為常。《漢書·武帝紀》“秋,馬生 渥窪水 中” 顔師古 注引 李斐 曰:“ 南陽 新野 有 暴利長 ,當 武帝 時遭刑,屯田 敦煌 界,數於此水旁見羣野馬有奇者,與凡馬異,來飲此水。 利長 先作土人,持勒靽於水旁。後馬玩習,久之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馬,獻之。”
(3).猶玩忽。 宋 李綱 《論水便宜六事奏狀》:“比年以來,玩習苟簡,護衛之卒散於抽差,備禦之儲耗於轉易。”《文獻通考·經籍一》:“歷歲浸久,有司玩習,多緻散缺,私室所閟,世或不傳。”參見“ 玩忽 ”。
“玩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不同語境可分為以下三類,結合權威文獻解釋如下:
玩味研習
指深入體會和鑽研學問或經典。例如《三國志·吳志·士燮傳》記載“官事小闋,輒玩習書傳”,說明士燮處理完公務後常研讀典籍。這一用法強調對知識的反複琢磨,常見于古代文人對經典的研讀場景。
習慣;習以為常
表示長期重複形成的行為慣性。《漢書·武帝紀》注引李斐的典故中,暴利長通過“持勒靽”讓野馬逐漸習慣,最終捕獲,即用“玩習”形容馬匹對行為的習以為常。現代也可引申為對某事物的熟悉或自然反應。
猶玩忽
帶有消極含義,指對待事物不認真、輕慢疏忽。如《後漢書·桓帝紀》批評官員“所在玩習,遂至怠慢”,強調因習慣而懈怠渎職的現象。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三國志》《漢書》等原始文獻,或參考《漢典》《辭海》等工具書。
《玩習》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人們對于某種事物或者技能表現出的興趣和娛樂。
《玩習》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玩”和“習”。其中,“玩”是本字的主體部分,屬于“玉”部,“習”是該字的左邊部首和右邊部首。
“玩”的筆畫數為8畫,“習”的筆畫數為3畫。
《玩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的時候形容人們對于古代文化有一種欣賞和享樂的态度,後來逐漸演變為一種對于各種事物或技能的興趣和娛樂。
《玩習》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 “玩習”。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和石刻碑文的記載,古時候《玩習》這個詞的寫法是“玩戲”。字形中的“戲”是指戲劇,與漢字的發展和時代變遷相應。
1. 在周末,我和朋友們常常去海邊玩習,沙灘排球是我們最喜歡的娛樂項目。
2. 這部電影以其精美的畫面和扣人心弦的劇情,吸引了很多觀衆的玩習。
1. 玩具:指供兒童娛樂和玩耍的物品。
2. 玩樂:指人們以娛樂和消遣為目的而進行的活動。
1. 娛樂:指為了消遣和開心而進行的活動。
2. 精神享受:指人們在某種事物或活動中獲得的心理愉悅感。
1. 學習:指為了知識和技能的獲取而進行的有意識的行動。
2. 訓練:指為了提高某種特定技能而進行的有計劃的活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