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民戶。《北史·張彜傳》:“故 孝文 比校天下人戶,最為大州。” 宋 王禹偁 《黃州謝上表》:“今人戶不滿一萬,稅錢止及六千。”《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四年》:“今君擁有四州,人戶百萬。”
(2).人家。指親友家。 沙汀 《減租》:“裝做走人戶樣,先讓母親帶了大娃動身。”
人戶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核心義項,均與人口登記及居住單位相關:
戶籍管理單位(古代)
指古代戶籍制度中的基本登記單位,以家庭或家族為統計對象。此義項強調行政劃分功能,如《漢語大詞典》釋為“戶籍”,體現官府對人口的管理體系。例如宋代推行“保甲法”,以十戶為一保,五戶為一小保,此處的“戶”即對應“人戶”概念。
住戶;家庭(現代常用義)
指具體居住于某處的家庭或居民單元,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為“住戶”。此用法聚焦實際生活場景,例如:“新建小區已入住三百餘人戶”,強調物理空間的居住實體。
人口與戶籍的合稱(行政術語)
作為複合詞,特指戶籍登記在冊的人口整體,如《辭海》釋為“人口和戶數”。多用于政策語境,如“人戶分離”指戶籍所在地與實際居住地不一緻的現象,反映社會治理中的流動人口問題。
權威參考來源:
“人戶”是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民戶
指戶籍制度下的家庭單位,常用于古代文獻描述人口或戶籍管理。例如《北史·張彜傳》提到“比校天下人戶”,蘇轼的奏狀中也用“人戶”指代納稅民戶。
人家
泛指家庭或親友家,如《老殘遊記》中“西門看城中人戶,煙雨萬家”。現代方言中仍保留此用法,如四川話“走人戶”(去親友家拜訪)、“看人戶”(女方初次到男方家了解情況)。
若需進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曆史文獻案例,可參考标注的網頁來源。
白地将軍敗藁并隔賓遠昌亡成群結夥楚炬慈教詞手蹉蹋大老遠叨飻倒帳洞案耳提反暴犯街翻領煩亂膚孱概律佝瞀拐子馬陣滾息胡槎火鈎腳踩兩隻船假食鯨波鱷浪進京究陳九川絶妙好辭抉擿壸閣捆内攬察蘭桡裡長落場緑荷包麥秀黍離面情摩畫慕效破獍衾影獨對融畼神後世主蜀賦術衢壇堂天監玩兒不轉相賊小押小有洞邂觏協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