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饕餮。傳說中一種貪食的惡獸。比喻貪婪兇惡的人。《淮南子·原道訓》“三苗” 漢 高誘 注:“ 堯 時所放 渾敦 、 窮奇 、 叨飻 之等。”按, 帝鴻氏 、 少皞氏 之子,兇頑邪6*惡,人稱之“渾敦”、“窮奇”; 缙雲氏 之子,貪得無厭,人稱之“饕餮”。三人均為 堯 所流放。參閱《左傳·文公十八年》。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叨飻漢語 快速查詢。
“叨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文公十八年》中提到的“饕餮”,後演變為“叨飻”的寫法,可能與古代方言或文獻傳抄差異有關。例如,《淮南子》将其與“渾敦”“窮奇”并列,共同象征兇頑邪惡之人。
目前“叨飻”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中,常作為“饕餮”的異體形式被提及。例如:
《書·多方》有載:“有夏之民叨懫,日欽劓割夏邑。”(注:此處“叨懫”與“叨飻”意義相近,均指貪婪暴戾。)
叨飻(dāo tiē)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dāo tiē,意思是叨擾、唠叨。
解構部首和筆畫:叨字的主要部首是口,筆畫數為5;飻字的主要部首是風,筆畫數為10。
來源:叨飻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詞語,源于古代漢字,并在現代漢語中仍然廣泛使用。
繁體:叨飻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叨飷。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代漢語中,叨字的寫法為口+刀,飻字的寫法為刂+方+4個點。
例句:她老是叨飻我不算她的朋友。
組詞:唠叨、叨念、叨唠。
近義詞:羅嗦、啰嗦。
反義詞:沉默、寡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