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後土。《書·湯诰》:“敢昭告于上天神後,請罪 有夏 。” 蔡沉 集傳:“神後,後土也。”
(2).英明的先王。《書·盤庚中》:“予念我先神後之勞爾先。” 孔穎達 疏:“ 殷 之先世神明之君惟有 湯 耳,故知神後謂 湯 也。”
《漢語大詞典》和《說文解字注》對"神後"的釋義包含三重含義:
一、神靈尊稱 指具有崇高地位的神明,《詩經·商頌·玄鳥》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後,奄有九有"中"後"即指司掌地域的神靈。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後者,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
二、君主代稱 《尚書·仲虺之诰》載"徯予後,後來其蘇",此處"後"特指賢明君主,《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釋義此為"君主"的尊稱。明代《字彙》釋:"後者,君也"。
三、地理指向 《水經注·河水》記載"神後水出南溪西流",此處作為古水名專稱。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考證該水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該詞在甲骨文中寫作"毓",象婦人産子形,後演變為對母系首領的尊稱,漸擴展為神靈與君主的統稱。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宗教文化領域。
“神後”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分析。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詞典來源的詳細說明:
後土(土地神或大地之神)
這一含義源自《尚書·湯诰》中的記載:“敢昭告于上天神後,請罪有夏”,其中“神後”指代後土,即古代神話中掌管大地的神祇。後土在傳統文化中象征土地與豐收,是祭祀的重要對象。
英明的先王
在《尚書·盤庚中》中,“予念我先神後之勞爾先”一句中的“神後”指商朝開國君主成湯,強調其賢明與功績。此用法多用于稱頌古代賢君。
“神後”的核心含義仍以古代宗教和曆史語境為主,分别指向自然神祇與賢明君主。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尚書》等典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注解。
阿正包米不啞不聾財大氣粗滄浪亭殘碣參術曹吏嘲排成夜鏦金戛玉大亨大夫枝大金川大桡返袂楓實高肓工農兵學員勾手诖誤汗位號躃檢願交兌家下家冤街門巨鹿空文诳誕拉三扯四喇者梁燕林處士六一莅刑盲風妬雨眊矂墓偈凝咽尼山牛螉弄獐拍嘴霶霈噴子慎靜慎恪深秘食積師祁樹置同步發電機偷祿陀隧文字改革賢哲夏正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