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裡長的意思、裡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裡長的解釋

一裡之長。仿 周 代闾胥、裡宰之制,後代或置或廢,建制不一。《墨子·尚同上》:“是故裡長者,裡之仁人也,裡長發政裡之百姓。”《新唐書·張長遜傳》:“ 張長遜 ,京兆 櫟陽 人,精馳射,在 隋 為裡長。” 明 陳繼儒 《群碎錄》:“ 隋高帝 從 蘇威 議,以百家為裡,置裡長一人。”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上:“宜令薙髮易服,盡獻兵器,分設裡長甲首,而遷土目于内地。” 巴金 《将軍集·還鄉》:“明天到縣政府去請願,裡長全去,而且每一房要派幾個代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裡長”是中國古代至近現代基層管理中的一種職務,其含義和職能隨時代演變有所不同。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裡長是古代基層行政單位“裡”的負責人,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不同朝代名稱有差異,如唐代稱“裡正”,明代正式定名“裡長”。其職能類似現代的村民組組長或村委會主任。

  2. 曆史演變與職責

    • 春秋至隋唐:負責戶籍、賦役管理,如《墨子》記載裡長需向百姓傳達政令。
    • 明代:作為州縣基層職務,承擔督催稅糧、編審戶口、指派差役等職責,但後期因腐敗導緻百姓負擔加重。
    • 清代及以後:職能逐漸簡化,民國時期改稱“甲長”,新中國初期類似生産隊長。
  3. 現代對應與地區差異

    • 大陸地區:現無“裡長”稱謂,職能由村民小組長或村委會主任承擔。
    • 台灣地區:保留裡長制度,通過選舉産生,任期4年,負責基層事務協調、政令宣傳等。
  4. 文獻記載
    《新唐書》提到隋代張長遜曾任裡長,明代陳繼儒《群碎錄》記載隋代以百家為裡設裡長,印證其曆史延續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制度或職能案例,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地方志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裡長

裡長是指村莊或社區的領導人,負責管理和協調本地區居民的事務。此詞的拆分部首為田和子,共有8畫。裡長一詞來源于中國的傳統行政制度。

繁體字

裡長的繁體字為裏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裡長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過,大緻可以通過《康熙字典》的考證來了解其古代的漢字寫法。

例句

1. 村裡長經過同意,決定修建一座公園。

2. 這位裡長為村民解決了許多問題。

組詞

1. 村長:指管理鄉村事務的領導人。

2. 居委會:指負責小區或街道居民事務管理和服務的機構。

3. 社區主任:指負責社區事務管理的人員。

近義詞

1. 村官:與裡長具有類似職責範圍的村莊公職人員。

2. 村委會主任:與裡長職責相似的村莊事務管理人員。

反義詞

居民:指居住在某個地區的人民,其與裡長具有不同的角色和職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