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膝的意思、繞膝的詳細解釋
繞膝的解釋
[stay with one's parents in order to make them happy] 兒女圍繞在父母的跟前,引申為兒女侍奉在父母身邊,孝養父母
阿姊扶床泣,諸甥繞膝啼。——明· 李攀龍《送妻弟魏生還裡》
詳細解釋
圍繞膝下。多用于形容子女侍奉父母。《花月痕》第十一回:“間至後堂,團圓情話,兒童繞膝,婢僕承顔,轉把 癡珠 一腔的塊磊,漸漸融化十之二三。” 清 褚繼曾 《<小螺庵病榻憶語>後序》:“有不覩遺衣而揮淚,憶繞膝而傷情乎?”
詞語分解
- 繞的解釋 繞 (繞) à 纏:繞線。纏繞。 糾纏,弄迷糊:繞嘴。繞口令。 走彎曲迂回的路:繞遠。繞道。繞越。 圍着轉:繞場一周。圍繞。環繞。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膝的解釋 膝 ī 大腿和小腿相連的關節的前部:膝蓋骨(亦稱“髌骨”)。護膝。屈膝。膝眼。膝下(子女幼時依偎于父母的膝下,因以“膝下”表示幼年。後用作對父母的敬辭)。奴顔卑膝。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繞膝”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一、 核心釋義
指子女(尤指年幼或年輕的子女)圍繞在父母膝旁,形容家庭團聚、子女承歡于父母跟前的溫馨情景。它生動描繪了親人之間親密無間、共享天倫之樂的幸福畫面。這個動作本身象征着子女對父母的依戀和父母對子女的慈愛。
二、 字源與構成
- 繞: 本義為纏繞、圍繞、環繞。在這裡指“圍繞在…周圍”。
- 膝: 指膝蓋。在中文語境中,“膝下”常用來代指父母跟前,特别是母親跟前(如“承歡膝下”)。因此,“膝”在此處并非僅指生理部位,更象征着父母的身邊、家庭的中心。
三、 情感色彩與使用場景
- 情感色彩: 該詞帶有極其濃厚、積極的情感色彩,蘊含着溫暖、幸福、團圓、親情、天倫之樂等意味。它常常喚起人們對家庭溫暖和童年美好時光的懷念。
- 使用場景:
- 描述過去或現在家庭團聚、子女陪伴父母的幸福場景。
- 表達對子女成長後離家、無法再承歡膝下的懷念或感慨(常與“不再”、“難再”等詞連用)。
- 在文學作品中渲染家庭氛圍或表達思親之情。
- 常用于形容兒孫滿堂、家庭和睦的狀态。
四、 例句
- 兒女繞膝,共享天倫,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 回想起孩子們小時候繞膝嬉戲的情景,老人臉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 如今兒女們都遠在他鄉工作,家中隻剩下老兩口,再難有昔日兒孫繞膝的熱鬧了。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最權威的現代漢語工具書之一,對詞彙的釋義具有标準性。其對“繞膝”的解釋側重于“兒女圍繞在父母的跟前”這一核心場景。
- 《漢語大詞典》: 大型漢語語文辭典,收錄詞條豐富,釋義詳盡,注重溯源和引證。其對“繞膝”的闡釋會更深入地關聯到“膝下承歡”的文化傳統和情感内涵。
“繞膝”一詞精準地捕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家庭倫理和天倫之樂的核心價值。它不僅僅描述了一個物理上的圍繞動作,更深層地承載了父母與子女之間深厚的骨肉親情和共享家庭溫暖的幸福感,是漢語中表達家庭親密關系的一個極具畫面感和感染力的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繞膝”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兒女圍繞在父母膝下,形容子女陪伴、侍奉父母的溫馨場景,強調家庭親情與孝道。例如明代李攀龍的詩句:“阿姊扶床泣,諸甥繞膝啼”(出自《送妻弟魏生還裡》)便生動描繪了這種畫面。
出處與演變
- 古典出處:最早可見于《左傳》中“繞之以膝”,比喻親密關系,後逐漸演變為專指子女侍奉父母。
- 文學引用:清代小說《花月痕》中“兒童繞膝,婢僕承顔”進一步強化了其家庭團聚的意象。
使用場景
- 家庭親情:多用于描述子女承歡父母膝下的天倫之樂,如“父母年邁,兒女繞膝”。
- 節日團聚:如元宵節時“兒女繞膝樂,父母笑開顔”的團圓場景。
- 文學表達:常見于詩詞、散文中,烘托溫馨或感傷的家庭氛圍。
注意事項
- 部分資料提到“繞膝”可形容友誼或親戚關系(如),但此用法較少見,主流仍以家庭語境為主。
- 例句需結合上下文,避免混淆本義與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古典文學作品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法針八辔貶流貶損逼邏猜忖稱羨次前打下馬威店頭丁點對話耳孔分門别類氛氲甘雞貴業漢碑額含冤受屈皇太弟江陰将仲子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迦維羅衛計獲事足噤婁金色棘卿局正藍黑列炬黎牛理物陋制魯魚陶陰盲人把燭滿世界朋朋缥清遷殂潛心笃志淺子啓拆騎鬭杞梁妻鳍鬣弱房三頭六證室庑水流損人利己煻煨袒免親條循庭角推見娃子危險無鹽不解淡邪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