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語kapilavastu的音譯。古地名,即 劫比羅伐窣堵國 ,為佛祖 釋迦牟尼 誕生地。故址或以為在今 尼泊爾 境内,或以為在今 印度 北方邦 巴斯底縣 的 比普拉瓦 。 晉 法顯 《佛國記》:“從此東行減一由延,到 迦維羅衛城 。城中都無王民,甚如坵荒,隻有衆僧民戶數十家而已。”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恒水 又東南,逕 迦維羅衛城 北,故 白浄王 宮也。”亦作“ 迦維羅越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外國事》曰: 迦維羅越 ,今無復王也。”
“迦維羅衛”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其含義:
源于梵語Kapilavastu的音譯,指古印度城邦迦毗羅衛國,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
少數現代資料(如網絡詞典)将其引申為成語,形容人行為善變無常,源自《法華經》中“迦維羅衛神通”的變幻能力。
建議參考:學術或佛教研究場景中,應以地理名詞解釋為準;若涉及現代漢語的比喻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迦維羅衛》是一個音譯詞,來源于梵文,用來表示佛教文獻中的一種天人,亦可稱作“嘎獵衛”、“迦維盧”或“迦維羅”。這個詞在佛教中被廣泛用來指代神靈、神仙或其他超自然的存在。
根據《康熙字典》的分類,迦維羅衛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辶”、“讠”、“冖”和“钅”。其中,“辶”表示邊旁,用于表示與行走相關的字;“讠”表示言旁,用于表示與語言、信息相關的字;“冖”表示冠旁,用于表示與護蓋、保護相關的字;“钅”表示钅字旁,用于表示與金屬相關的字。
根據這個拆分,迦維羅衛的筆畫依次是5畫、7畫、5畫和10畫。
迦維羅衛一詞源自梵文中的“gandharva”(गन्धर्व)一詞,最早出現在印度的古代文獻中。在漢字中的對應繁體寫法為“伽薇羅衛”。
在古代漢字中,由于佛經翻譯時的音譯轉寫以及不同地區對于該詞的理解,有多種不同的寫法。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的寫法為“伽薇羅衛”,《釋名》中将其寫作“伽微羅衛”,而《法苑珠林》将其寫作“伽微羅衛”。這些不同的寫法都是對迦維羅衛發音及含義的不同理解。
1. 佛教經典中提到,迦維羅衛是天上的音樂家,能夠彈奏美妙的音樂令人陶醉。
2. 在古代神話中,迦維羅衛常被形容為美麗的神仙,有着超凡脫俗的魅力。
1. 迦維羅衛殿:指供奉迦維羅衛的廟宇。
2. 迦維羅衛樂:指由迦維羅衛演奏的音樂。
1. 嘎獵衛
2. 迦維盧
這兩個詞都可以作為迦維羅衛的同義詞使用。
由于迦維羅衛是用來指代超自然存在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