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迦維羅衛的意思、迦維羅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迦維羅衛的解釋

梵語kapilavastu的音譯。古地名,即 劫比羅伐窣堵國 ,為佛祖 釋迦牟尼 誕生地。故址或以為在今 尼泊爾 境内,或以為在今 印度 北方邦 巴斯底縣 的 比普拉瓦 。 晉 法顯 《佛國記》:“從此東行減一由延,到 迦維羅衛城 。城中都無王民,甚如坵荒,隻有衆僧民戶數十家而已。”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恒水 又東南,逕 迦維羅衛城 北,故 白浄王 宮也。”亦作“ 迦維羅越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外國事》曰: 迦維羅越 ,今無復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迦維羅衛(jiā wéi luó wèi)是佛教經典中記載的古印度城邦名,為釋迦牟尼佛的出生地與少年成長地,具有重要宗教與文化意義。以下從漢語詞典及佛學典籍角度解析其含義:


一、詞源與釋義

  1. 音譯來源

    該詞為梵語"Kapilavastu" 的音譯,又譯作"迦毗羅衛""迦維羅閱"等。其中:

    • "Kapila" 意為"黃赤色"(象征聖潔),
    • "vastu" 意為"住所""國土",

      合指"黃赤仙人的居所"或"神聖之地" 。

  2. 漢語詞典定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古印度城名,釋迦牟尼故鄉",屬北天竺憍薩羅國附庸,在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 。


二、地理位置與曆史

  1. 地理坐标

    位于古印度北部(今尼泊爾魯潘德希省),考古遺址在藍毗尼園(佛陀誕生地)東北約25公裡處,現存宮殿基址、佛塔遺迹等 。

  2. 政治地位

    為釋迦族統治的城邦(公元前6世紀),屬部落共和國體制。後遭憍薩羅國琉璃王滅國,佛經載其屠城慘狀 。


三、佛教文化意義

  1. 佛陀生平關聯

    釋迦牟尼(本名悉達多·喬達摩)身為迦維羅衛王子,29歲于此出家求道,成為佛教起源的關鍵地标 。

  2. 經典記載

    《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均詳載其方位與風物。玄奘描述:"空城十餘裡,居人稀少,宮城内有故基,為淨飯王正殿" 。


四、現代對應與考據

今尼泊爾蒂勞拉科特(Tilaurakot) 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迦維羅衛故城,考古發現公元前4世紀的陶器、建築構件,印證佛典記載 。


權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上海醫學書局,1922)
  3. 尼泊爾考古局《藍毗尼發展報告》(2019)
  4. 玄奘《大唐西域記》(中華書局校注本)
  5. UNESCO世界遺産中心:藍毗尼考古遺址檔案(編號666)

網絡擴展解釋

“迦維羅衛”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其含義:

一、地理名詞(主流解釋)

源于梵語Kapilavastu的音譯,指古印度城邦迦毗羅衛國,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

二、成語用法(存在争議)

少數現代資料(如網絡詞典)将其引申為成語,形容人行為善變無常,源自《法華經》中“迦維羅衛神通”的變幻能力。


建議參考:學術或佛教研究場景中,應以地理名詞解釋為準;若涉及現代漢語的比喻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安份守己傲上矜下白精保就保世巴三覽四北徼不睹是癡伯子翅羽傳送帶畜獸毳索剟除訛漏貳屬凡家繁文缛禮旛幢附從高升骨盧槌航葦合肥市和香丸賀信鴻晖華霍還嘴牋書忌妒晉劇紀曉岚課功快惬匡救恇桡獵禁令圖厘任門栓滅虢取虞滅息配合醅酒疲輭前聯謙肅齊遬岖嶔孺泣殺雞兒抹脖子上封松鼠通天徹地退稅五蛇下半天下卒協力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