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屋。《管子·國蓄》:“故萬民無籍,而國利歸於君也。夫以室廡籍,謂之毀成。” 尹知章 注:“小曰室,大曰廡,音武。”
“室庑”是古漢語詞彙,指房屋的統稱,具體含義如下:
“室”與“庑”的單獨含義
組合詞“室庑”
合指整個房屋建築,包括主室和附屬房間,強調房屋結構的完整性。例如《管子·國蓄》中提到“小曰室,大曰庑”,說明二者在規模上有區分,但共同構成居住空間。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管子》相關注釋。
室庑(shì wǔ)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表示住宅或房屋的意思。
室庑的拆分部首是宀(mian)和廣(guang),宀為“宇宙”之意,廣為“房屋”之意。拆分後室庑的筆畫總數為14畫,室為5畫,庑為9畫。
室庑的字義源于古代的居住建築,用來描述古代人們的住處。室指的是主要的居室,庑指次要的居室或附屬建築。
在繁體字中,室庑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室庑」。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室庑的字形稍有不同。室曾被寫作「寢」,是由宀和寸組成,原意為用來睡覺的地方;而庑曾被寫作「廡」,由廣和午組成,原意為附屬建築物。
1. 他的家裡有一個寬敞明亮的室,適合家庭聚會。
2. 院子後面還有一個小庑,用來存放雜物。
- 室内: 指位于建築物内部的場所。
- 庑房: 指附屬于主要建築物的次要建築,通常用于存放雜物或作為仆人居住的地方。
室庑的近義詞有:居所、住所、房舍。
室庑的反義詞是:野外、戶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