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膝的意思、绕膝的详细解释
绕膝的解释
[stay with one's parents in order to make them happy] 儿女围绕在父母的跟前,引申为儿女侍奉在父母身边,孝养父母
阿姊扶床泣,诸甥绕膝啼。——明· 李攀龙《送妻弟魏生还里》
详细解释
围绕膝下。多用于形容子女侍奉父母。《花月痕》第十一回:“间至后堂,团圆情话,儿童绕膝,婢僕承颜,转把 痴珠 一腔的块磊,渐渐融化十之二三。” 清 褚继曾 《<小螺庵病榻忆语>后序》:“有不覩遗衣而挥泪,忆绕膝而伤情乎?”
词语分解
- 绕的解释 绕 (繞) à 缠:绕线。缠绕。 纠缠,弄迷糊:绕嘴。绕口令。 走弯曲迂回的路:绕远。绕道。绕越。 围着转:绕场一周。围绕。环绕。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膝的解释 膝 ī 大腿和小腿相连的关节的前部:膝盖骨(亦称“髌骨”)。护膝。屈膝。膝眼。膝下(子女幼时依偎于父母的膝下,因以“膝下”表示幼年。后用作对父母的敬辞)。奴颜卑膝。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绕膝”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一、 核心释义
指子女(尤指年幼或年轻的子女)围绕在父母膝旁,形容家庭团聚、子女承欢于父母跟前的温馨情景。它生动描绘了亲人之间亲密无间、共享天伦之乐的幸福画面。这个动作本身象征着子女对父母的依恋和父母对子女的慈爱。
二、 字源与构成
- 绕: 本义为缠绕、围绕、环绕。在这里指“围绕在…周围”。
- 膝: 指膝盖。在中文语境中,“膝下”常用来代指父母跟前,特别是母亲跟前(如“承欢膝下”)。因此,“膝”在此处并非仅指生理部位,更象征着父母的身边、家庭的中心。
三、 情感色彩与使用场景
- 情感色彩: 该词带有极其浓厚、积极的情感色彩,蕴含着温暖、幸福、团圆、亲情、天伦之乐等意味。它常常唤起人们对家庭温暖和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
- 使用场景:
- 描述过去或现在家庭团聚、子女陪伴父母的幸福场景。
- 表达对子女成长后离家、无法再承欢膝下的怀念或感慨(常与“不再”、“难再”等词连用)。
- 在文学作品中渲染家庭氛围或表达思亲之情。
- 常用于形容儿孙满堂、家庭和睦的状态。
四、 例句
- 儿女绕膝,共享天伦,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 回想起孩子们小时候绕膝嬉戏的情景,老人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 如今儿女们都远在他乡工作,家中只剩下老两口,再难有昔日儿孙绕膝的热闹了。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最权威的现代汉语工具书之一,对词汇的释义具有标准性。其对“绕膝”的解释侧重于“儿女围绕在父母的跟前”这一核心场景。
- 《汉语大词典》: 大型汉语语文辞典,收录词条丰富,释义详尽,注重溯源和引证。其对“绕膝”的阐释会更深入地关联到“膝下承欢”的文化传统和情感内涵。
“绕膝”一词精准地捕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伦理和天伦之乐的核心价值。它不仅仅描述了一个物理上的围绕动作,更深层地承载了父母与子女之间深厚的骨肉亲情和共享家庭温暖的幸福感,是汉语中表达家庭亲密关系的一个极具画面感和感染力的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绕膝”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儿女围绕在父母膝下,形容子女陪伴、侍奉父母的温馨场景,强调家庭亲情与孝道。例如明代李攀龙的诗句:“阿姊扶床泣,诸甥绕膝啼”(出自《送妻弟魏生还里》)便生动描绘了这种画面。
出处与演变
- 古典出处:最早可见于《左传》中“绕之以膝”,比喻亲密关系,后逐渐演变为专指子女侍奉父母。
- 文学引用:清代小说《花月痕》中“儿童绕膝,婢僕承颜”进一步强化了其家庭团聚的意象。
使用场景
- 家庭亲情:多用于描述子女承欢父母膝下的天伦之乐,如“父母年迈,儿女绕膝”。
- 节日团聚:如元宵节时“儿女绕膝乐,父母笑开颜”的团圆场景。
- 文学表达:常见于诗词、散文中,烘托温馨或感伤的家庭氛围。
注意事项
- 部分资料提到“绕膝”可形容友谊或亲戚关系(如),但此用法较少见,主流仍以家庭语境为主。
- 例句需结合上下文,避免混淆本义与引申义。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古典文学作品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报馆本垒边角避祸茀矢呈报赤雀衔丹书道白点照地道战地质时代刚絜鼓笛硅胶股掌之上海防嘉粮郊禖鸡肋卷屈俱那异宽裕腊会灵规落花媒人螺丝谩彧毛骨面扬母氏内包呢子趴下屏室凭愚笸箩皤罂切迫穷原竟委区甸人人软替散茶三康僧寺赏田生产诗涛失谐释旨说辞私隶松性索解人太昭陶衣挑山筒布猥懦逍遥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