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選定繼承皇位的皇弟。《晉書·成都王穎傳》:“ 河間王 顒 表 穎 宜為儲副,遂廢太子 覃 立 穎 為皇太弟。”《魏書·徒何慕容廆傳》:“﹝ 高蓋 等﹞乃殺 泓 ,立 沖 為皇太弟,承制行事,置百官。”
“皇太弟”是中國古代皇位繼承制度中的特殊稱謂,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皇太弟是儲君的一種形式,指皇帝将親弟冊立為法定繼承人,屬于皇位繼承人的正式封號。其地位與皇太子、皇太孫等類似,但繼承順序以兄弟關系優先于子嗣。
2. 冊封程式 必須經過正式冊封儀式方可生效。例如明熹宗未冊封朱由檢,故後者雖繼位卻不被視作皇太弟。
3. 曆史實例
4. 與其他繼承人的區别
注意事項:該制度多出現于皇帝無子嗣或子嗣年幼/失勢時,常伴隨政權動蕩。其合法性依賴于正式冊封文書,僅憑血緣關系直接繼位者(如明代朱由檢)不被承認此稱號。
《皇太弟》是指皇帝的長子,即皇位的繼承人。在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下,皇太弟有着極高的地位和特殊的權力。
《皇太弟》的拆分部首為“示”和“弓”,筆畫數為11畫。
《皇太弟》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帝王制度,在曆史上廣泛使用。其繁體字為「皇太弟」。
在古代,「皇太弟」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來說,「太」字在古代寫作「夂大」。因此,古代的寫法為「皇夂大弟」。
1. 皇太弟被視為皇帝的接班人,承擔着重要的政治責任。
2. 他雖然是皇太弟,但并不受皇帝的寵愛。
1. 皇帝:帝王的尊稱。
2. 繼承:接替前任的權利和職位。
3. 地位:個人所處的社會或組織中的位置。
1. 皇位繼承人:指定接替皇位的人。
2. 皇子:皇帝的兒子。
1. 庶子:指非嫡出的子女。
2. 弟弟:指年紀較小或次序在前的兄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