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屈滞的意思、屈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屈滞的解釋

(1).久居下位。《北齊書·段榮傳》:“諸人膝行跪伏,稱觴上壽,或自陳屈滞,更請轉官。” 南朝 陳 徐陵 《右吏部尚書答諸求官人書》:“君非屈滞,豈可相期?”

(2).指久居下位之人。《三國志·吳志·步骘傳》:“ 騭 前後薦達屈滞,救解患難,書數十上。”

(3).形容語言艱澀。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八:“比復商略三史,探頤百家,談 老 莊 之奧區,披《風》《雅》之絶旨,包十聖,貫三才,箴八儒,擿五禮, 華 無不應聲屈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果而有娠,母忽聰明,高論劇談,言無屈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屈滞"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指人才被埋沒、不得升遷或重用: 這是"屈滞"最核心的含義。"屈"指委屈、不得伸展,"滞"指滞留、停滞不前。合起來形容有才能的人因各種原因(如不被賞識、職位有限、時運不濟等)而長期處于低位,無法發揮才能或獲得應有的晉升。這個含義帶有明顯的惋惜和遺憾色彩。

    • 典籍出處: 此義項可見于古代史書或政論文章。例如,《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中提到:"(賈)逵世為著姓,少孤家貧,冬常無袴,過其妻兄柳孚宿,其明無何,著孚袴去,故時人謂之通健。然(賈)逵性剛,恥為(夏侯)惇屈滞,遂發病亡。"(這裡指賈逵因恥于在夏侯惇手下不得志而發病身亡)。
    • 現代釋義參考: 《漢語大詞典》等大型辭書會收錄此義項,解釋為"久居下位,不得升遷"或"委屈滞留"。
  2. 指文辭或語言不通順、艱澀難懂: 這個含義相對少見。"屈"在這裡可以理解為曲折、不順暢,"滞"指阻滞、不流暢。合起來形容語言表達拗口、晦澀,不夠流暢自然。

    • 典籍出處: 此義項在古代文論中或有涉及,強調文章應避免艱深晦澀。劉勰《文心雕龍》雖未直接使用"屈滞"一詞,但其《風骨》、《聲律》等篇目強調文章應"風清骨峻"、"吐納英華",反對"瘠義肥辭"、"繁采寡情",可視為對文辭屈滞之弊的間接批評。。
    • 現代釋義參考: 部分語言學或修辭學著作在讨論語言流暢性問題時,可能會用到或解釋"屈滞"的這一層含義,指語言表達上的阻滞不暢。

網絡擴展解釋

“屈滞”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曆史文獻和語境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久居下位

指長期處于低微的官職或社會地位,未能得到晉升或重用。
例句:
《北齊書·段榮傳》提到“或自陳屈滞,更請轉官”,即官員自述長期未獲升遷。
南朝徐陵在書信中也寫道“君非屈滞,豈可相期?”,表達對他人未被埋沒的肯定。


2.指久居下位之人

直接代指那些長期不得志、職位低微的人。
例句:
《三國志·吳志·步骘傳》記載“薦達屈滞”,意為舉薦那些長期未被重用的賢才。


3.形容語言艱澀

指言辭表達不流暢或晦澀難懂。
例句:
晉代幹寶《搜神記》描述“華無不應聲屈滞”,形容對話中對方應答時語言艱澀。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北齊書》《三國志》等史書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悲瘁奔敗奔命邊酒避雷器捕援倉庚慚羞長橋傳饋椽頭燒餅初潮蛋家公道奧睇睨盾橹二文反戈一擊犯亂豐嫮風惠份子喊魂何甞和泰溷亂尖頭木驢擊觸脊骨景勝金箍子匶路基墌劇言苦句狼伉橉木叛反漂泊無定遷播潛蹤蹑迹親長全科趨附任何賞慶涉筆石隍失魂落魄石魚湖書草司命四選鎖須天篰投箠頭上土坎王莊無過蠱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