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獎賞。《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教誨不倦曰長,賞慶刑威曰君。”《後漢書·應劭傳》:“凡爵列、官秩、賞慶、刑威,皆以類相從,使當其實也。”《宋史·曾肇傳》:“陛下簡儉清浄之化,或衰於前;聲色服玩之好,或萌於心,忠邪賢不肖,或有未辨;賞慶刑威,或有未當。”
“賞慶”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進行區分:
一、古代文獻中的核心含義(獎賞) 根據《左傳》《後漢書》等典籍記載,“賞慶”指代獎賞制度,特指統治者對功績的表彰行為。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中“賞慶刑威曰君”,強調君主通過獎賞與刑罰來行使權力。這種用法在《宋史》等史書中也延續出現,多與“刑威”對舉,體現古代政治治理手段。
二、現代語境中的延伸含義(慶祝與欣賞) 現代漢語中,“賞慶”被解釋為慶祝并欣賞喜慶場景,強調在節慶活動中獲得審美愉悅。例如中秋賞月、元宵觀燈等傳統節俗,既包含慶祝儀式,也帶有觀賞性質,符合該詞“慶賀+鑒賞”的雙重内涵。
使用注意:
詞源補充: “賞”本義為賜予(如賞賜),“慶”原指吉慶之事,二字組合後在不同曆史階段産生了語義側重差異。
賞慶是一個常用的詞彙,表示欣賞、贊美和慶祝。在中國文化中,賞慶常常指的是賞月、賞花、賞燈等活動,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欣賞和表達祝福的慶祝活動。
賞慶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賜”和“廣”兩個部首。賜部表示“贊賞、賜給”,廣部表示“寬廣、擴展”。賞慶的筆畫總數為12畫。
賞慶源自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高帝紀》的記載中。其意義為“賞賜和歡慶”。隨着時代的發展,賞慶逐漸成為一種美好、喜慶的表達方式。
賞慶的繁體字為“賞慶”,在繁體字書寫體系中,賞慶的形狀稍有不同,但意義和用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賞慶在古代的寫法是“貞慶”或“貞賞”。其中,“貞”是表示純潔、忠誠的意思,與現代寫法的“賜”相似。而“慶”是表示慶祝的意思。
1. 這個節日是我們賞慶的日子,讓我們一起慶祝吧!
2. 我們賞慶着成功的到來,感謝所有的合作夥伴。
3. 祝賀你獲得第一名,值得賞慶!
1. 賞月:欣賞月亮的活動。
2. 賞花:欣賞花朵的活動。
3. 賞心悅目:指令人愉悅和欣賞的。
4. 賞識:欣賞和認可他人的優點和才華。
欣賞、贊賞、贊美、慶祝。
厭惡、鄙視、悲傷、哀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