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屈滞的意思、屈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屈滞的解释

(1).久居下位。《北齐书·段荣传》:“诸人膝行跪伏,称觴上寿,或自陈屈滞,更请转官。” 南朝 陈 徐陵 《右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君非屈滞,岂可相期?”

(2).指久居下位之人。《三国志·吴志·步骘传》:“ 騭 前后荐达屈滞,救解患难,书数十上。”

(3).形容语言艰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比復商略三史,探颐百家,谈 老 庄 之奥区,披《风》《雅》之絶旨,包十圣,贯三才,箴八儒,擿五礼, 华 无不应声屈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果而有娠,母忽聪明,高论剧谈,言无屈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屈滞"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指人才被埋没、不得升迁或重用: 这是"屈滞"最核心的含义。"屈"指委屈、不得伸展,"滞"指滞留、停滞不前。合起来形容有才能的人因各种原因(如不被赏识、职位有限、时运不济等)而长期处于低位,无法发挥才能或获得应有的晋升。这个含义带有明显的惋惜和遗憾色彩。

    • 典籍出处: 此义项可见于古代史书或政论文章。例如,《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中提到:"(贾)逵世为著姓,少孤家贫,冬常无袴,过其妻兄柳孚宿,其明无何,著孚袴去,故时人谓之通健。然(贾)逵性刚,耻为(夏侯)惇屈滞,遂发病亡。"(这里指贾逵因耻于在夏侯惇手下不得志而发病身亡)。
    • 现代释义参考: 《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会收录此义项,解释为"久居下位,不得升迁"或"委屈滞留"。
  2. 指文辞或语言不通顺、艰涩难懂: 这个含义相对少见。"屈"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曲折、不顺畅,"滞"指阻滞、不流畅。合起来形容语言表达拗口、晦涩,不够流畅自然。

    • 典籍出处: 此义项在古代文论中或有涉及,强调文章应避免艰深晦涩。刘勰《文心雕龙》虽未直接使用"屈滞"一词,但其《风骨》、《声律》等篇目强调文章应"风清骨峻"、"吐纳英华",反对"瘠义肥辞"、"繁采寡情",可视为对文辞屈滞之弊的间接批评。。
    • 现代释义参考: 部分语言学或修辞学著作在讨论语言流畅性问题时,可能会用到或解释"屈滞"的这一层含义,指语言表达上的阻滞不畅。

网络扩展解释

“屈滞”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历史文献和语境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1.久居下位

指长期处于低微的官职或社会地位,未能得到晋升或重用。
例句:
《北齐书·段荣传》提到“或自陈屈滞,更请转官”,即官员自述长期未获升迁。
南朝徐陵在书信中也写道“君非屈滞,岂可相期?”,表达对他人未被埋没的肯定。


2.指久居下位之人

直接代指那些长期不得志、职位低微的人。
例句: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记载“荐达屈滞”,意为举荐那些长期未被重用的贤才。


3.形容语言艰涩

指言辞表达不流畅或晦涩难懂。
例句:
晋代干宝《搜神记》描述“华无不应声屈滞”,形容对话中对方应答时语言艰涩。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北齐书》《三国志》等史书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暴怨辩证法唯物论提纲惭惕潮银饬身愁杀丑事外扬垂直楚峡答非所问当阨打顐大雨地母堆堵恩奬浮移隑隑共事管情取汉字输入技术和语话碴僭傲墐泥伎人潏湟距跃块礨赖横楼居密迹冥求漠尔南班子配宫盆草萍实鼙舞翘尾巴气度齐规清景穷鬼齐齐器使蜷伏趋教仁祠盛积试妆双瞳谁肯睡语套问题请芜荒相生相尅闲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