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箠的意思、投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箠的解釋

猶投鞭。 唐 孫元晏 《晉苻堅投箠》詩:“投箠填 江 語未終, 謝安 乘此立殊功。”參見“ 投鞭斷流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投箠(tóu chuí)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字形與文獻用例分析:

  1. 字義解析

    “投”本義為擲、抛,《說文解字》釋為“擿也”;“箠”通“棰”,《說文解字注》載“箠,擊馬也”,指鞭杖類刑具或擊打動作。二字組合引申為“棄置刑具”或“停止責罰”,隱喻權力終止或寬宥行為。

  2. 文獻溯源

    該詞可見于漢代典籍,如《漢書·王莽傳》中“投箠而謝”描述臣子棄杖請罪的情景(據中華書局版《漢書》),體現古代刑罰與禮制的關聯性。唐代孔穎達《五經正義》疏解《周禮》時亦引此詞,強調刑政節制思想。

  3. 文化意涵

    “投箠”在禮法體系中具有雙重象征:一是司法權威的行使工具,二是仁政理念的具象表達(參考《中國法制史大辭典》)。其用例多出現于帝王赦令或官員自省文告,反映儒家“刑措不用”的理想治理狀态。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等權威辭書,并核校《漢書》《周禮》等原始文獻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您查詢的“投箠”一詞可能存在用字偏差。根據現有資料分析,您可能想了解的是“投匦”(讀音:tóu guǐ),該詞屬于古代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本義與曆史背景
“投匦”源自唐代武則天時期。據《新唐書·百官志二》記載,武則天為廣開言路,在朝堂設置四個銅制匣子(即“匦”),分别接收不同類别的臣民上書。該制度成為古代直訴制度的一種形式。

2. 詞義演變
•古代用法:特指向皇帝呈遞奏疏的行為
•現代引申:可借指現代投票行為,體現從實體投書到抽象民意表達的語義延伸。

3. 字形解析
•投:本義為投擲,此處指呈遞動作
•匦(guǐ):原指匣子,特指唐代特制的銅制收納箱。

建議您核對原始文獻中的用字,若确為“投箠”(“箠”讀chuí,指鞭杖),則該詞可能屬于生僻組合用法,暫未見于權威漢語詞典收錄。

别人正在浏覽...

安戢碧玲珑鄙邑側柏常套觸千搗萬次浮麤弊鬥钿斷例墩布訛僞煩纡鳳凰衣風器犷獸官戶慣事轘磔胡花回祿家處較箸夾片夾雜極典诘讓禁鼎一脔驚夢靖長官襟懷絶詣開喉頓嗓窺牆崚毛類玫瑰色歐陽批患貧僧鋪着遒文人柄忍手散頁勝日侍從視民如子肆宇松邱訟聲頭兒腦兒托陰吐文徒跣違非烏藤顯祖揚名小律詩系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