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突徙薪的意思、曲突徙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突徙薪的解釋

[bend the chimney and remove the fuel to prevent a possible fire] 有一家的煙囪很直,旁邊堆着許多柴火,有客勸主人改建彎曲的煙囪,把柴火搬開,不然有着火的危險,主人不聽,不久果然發生了火災(見于《漢書·霍光傳》)。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詳細解釋

《藝文類聚》卷八十引 漢 桓譚 《新論》:“ 淳于髠 至鄰家,見其竈突之直而積薪在傍,謂曰:‘此且有火’,使為曲突而徙薪。鄰家不聽,後果焚其屋,鄰家救火,乃滅。烹羊具酒謝救火者,不肯呼 髠 。智士譏之曰:‘曲突徙薪無恩澤,燋頭爛額為上客。’蓋傷其賤本而貴末也”。突,煙囪。又見《漢書·霍光傳》、 漢 劉向 《說苑·權謀》。後用以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唐 杜牧 《李給事》詩之一:“曲突徙薪人不會,海邊今作釣魚翁。” 清 黃遵憲 《福州大火行》:“曲突徙薪廣恩澤,願亟靖海安天驕。” 梁啟超 《讀<日本書目志>書後》:“曲突徙薪,不達而歸。”亦作“ 曲突移薪 ”。 清 李漁 《玉搔頭·媲美》:“曲突移薪計未忠,焦頭爛額敢居功。”亦省作“ 曲突 ”。 三國 魏 應璩 《百一詩》:“曲突不見賓,焦頭為上客。” 宋 王安石 《吳正肅公挽辭》之二:“曲突非無驗,方穿有不行。” 王闿運 《愁霖賦》:“邑犬之吠兮衆所怪也,曲突之早謀客之害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曲突徙薪”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字面意思為“彎曲煙囪、搬移柴草”,比喻防患于未然。《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災禍發生”。這一成語最早見于《漢書·霍光傳》,記載了西漢時期一位客人勸谏主人改造煙囪、移走柴火以避免火災,但主人未聽從建議,最終釀成災禍的故事。

從構詞角度看,“曲”指彎曲,“突”指煙囪,“徙”為遷移,“薪”即柴草。四字組合生動呈現了消除隱患的具體行動,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生活安全的樸素認知。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指出,該成語的核心在于“主動預防”,而非被動應對。

在現代漢語使用中,“曲突徙薪”多用于強調風險預判和提前幹預的重要性。例如在公共安全、金融風險等領域,常被引用來警示忽視潛在危機的後果。據《成語源流大辭典》考證,這一成語的典故可追溯至戰國時期的防火智慧,經過漢代文獻記載後廣為流傳。

網絡擴展解釋

“曲突徙薪”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ū tū xǐ xīn,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字面與引申義


二、典故與出處

典故出自《漢書·霍光傳》:
有客人見主人家煙囪直、柴草堆積,建議改彎煙囪并移柴,主人未采納。後果然失火,救火者被奉為上賓,而提建議者未被感謝。故事警示:重視預防性意見,而非僅事後表彰補救者。


三、用法與示例

  1.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常用于政策、安全等領域,強調預防(如、)。
    例句
    “曲突徙薪廣恩澤,願亟靖海安天驕。”(清·黃遵憲詩)

  2. 現實意義:
    強調“發現憂患于毫末”的重要性,如安全生産、公共衛生等領域的風險預控。


四、相關成語對比


如需更多典故細節或延伸解讀,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成語故事集(如、)。

别人正在浏覽...

棒操暴取豪奪不浄側匿齒粲愁布袋創傷刺齒促弦大封大媽媽雕斫地大物博發辰方寸地煩獄酆劍風末焚掠腐勦歌折诃多歡谑徽班驕亵計課饑疠稷門齌怒舉衆考覽攬持攬泣勒取梨花簡黎蒸枚舉默字木公金母幕後娜婀淺末清漆秦七氣情棄信悫讷適母實窒書堂嘶唧素分茶田中偷窳屯亨萬口一辭舞詞弄劄相暌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