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怒;暴怒。《楚辭·離騷》:“荃不察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王逸 注:“齌,疾也。言 懷王 不徐徐察我忠信之言,反信讒言而疾怒己也。”
“齌怒”一詞的含義可結合古典文獻及字義解析如下:
基本釋義
“齌”本義指盛怒、暴怒,與“怒”連用後,強調極度的憤怒情緒。該詞出自屈原《離騷》:“荃不察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此處指楚王聽信讒言後勃然大怒的狀态。
引申關聯
“齌”另有“猛火煮飯”之意(如《說文解字》注),其“火勢猛烈”的特征被借喻為怒火熾盛,進一步強化了“齌怒”中憤怒的激烈程度。
使用場景
該詞屬古漢語用法,現代較少見,多出現于解讀《離騷》等先秦文獻的語境中,形容君王或上位者因誤解産生的強烈憤慨。
若需深入探究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離騷》相關注解或漢代王逸的《楚辭章句》。
齌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憤怒、發怒。當一個人感到非常憤怒和生氣時,可以使用齌怒這個詞來形容。
齌(觜)字的部首是口,并且它共有10個筆畫,怒字的部首是心,并且它共有9個筆畫。
齌怒這個詞在《說文解字》中有記錄,屬于古時候的漢字。它是由齌和怒兩個字組合而成。
齌怒的繁體字為觜怒。
在古時候,齌字的寫法是用食物的皮或鱗片來表示。怒字的寫法與現在相似,隻是筆畫的順序略有不同。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齌怒地扔掉了手機。
2. 她被别人背叛了,齌怒的淚水流了下來。
齌怒并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
近義詞包括憤慨、怒火、發怒。
反義詞包括平靜、冷靜、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