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擁抱。《太平禦覽》卷九一二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 逸 驚躍出迎,把臂入舍,遂與 瑩 寝, 瑩 仍求去, 逸 攬持不置,申款達旦。”
(2).把持。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 德宗 在位久,益自攬持機柄,親治細事,失人君大體,宰相益不得行其事職。”
(3).護持。 明 陳子龍 《雜詩》:“盛年閟幽歡,紅顔誰攬持?”
“攬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ǎn chí,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三層:
擁抱
這一釋義源于古漢語用法,常見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例如《太平禦覽》引南朝任昉《述異記》記載:“逸攬持不置”即表示“擁抱而不松手”。
把持/掌控
指通過權力或手段對事物進行控制。唐代韓愈《順宗實錄四》中提到德宗“自攬持機柄”,即強調君主獨攬大權。現代用法中可延伸為“掌控局面”或“主導事務”。
護持/維護
意為保護或維持某種狀态。明代陳子龍在作品中曾用此詞表達對事物的守護,如“攬持正義”。
字義分解: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見,可結合具體搭配靈活運用,如“攬持大局”“攬持幼子”。
《攬持》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主動或被動地拿住、抓住、扣住、掌握住或控制住某物或某人。這個詞常用于形容人對某事或某人的掌控能力。
《攬持》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尺(屍),它一共有16個筆畫。
《攬持》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晚近,可以在明代的文字文獻中找到。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攬持」。
在古代,也有一些與《攬持》相近義的詞語,在不同的文獻中以不同的字形出現,如「拿持」「取持」「揣持」等。
1. 他攬持住地圖,一字一字地解讀着。
2. 我們需要一個有能力攬持大局的領導。
攬酒、攬功、攬客、攬業、攬辔、攬勝
掌握、把握、抓牢、把持、控制
放手、放過、任由、釋放、松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