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辰的意思、發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辰的解釋

發日。《舊唐書·職官志三》:“﹝禦史臺﹞主簿掌印及受事發辰,勾檢稽失。”《新唐書·百官志三》:“﹝禦史臺﹞主簿一人,從七品下。掌印,受事發辰,覈臺務。”參見“ 發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發辰”在現代漢語通用詞典中未見明确收錄,可能屬于生僻組合或古語表述。從構詞角度分析,“發”在古漢語中有“起始、生發”之義(《漢語大詞典》卷九),“辰”可指時辰、星宿或地支第五位(《說文解字》辰部)。二字組合或表達“時令起始”“星象運行”等衍生含義,如《禮記·月令》載“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蟲鱗,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數八”,這種天文曆法記載與“發辰”的構詞邏輯存在語義關聯。

值得注意的是,該詞彙可能為“啟辰”“司晨”等相似詞形的筆誤。若指時辰測算,可參閱《協紀辨方書》中關于時辰劃分的記載;若涉及星象,可參考《開元占經》對二十八宿運行規律的論述。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進一步考辨詞義。

網絡擴展解釋

“發辰”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存在一定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解釋
    由“發”和“辰”組成:

    • “發”可指頭發(象征壽命)或事務起始;
    • “辰”為地支第五位,代表時間(如辰時,即7-9點),或泛指時日。
  2. 核心含義
    多數學術資料(如《舊唐書》《新唐書》)将其解釋為“發日”,即事務處理的日期或起始時間。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1. 唐代官制相關
    據《舊唐書·職官志》記載,禦史台主簿“受事發辰,勾檢稽失”,指記錄事務處理時間并核查延誤。
    《新唐書》亦提到主簿職責包括“掌印,受事發辰”,強調時間記錄的重要性。

  2. 現代誤用現象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誤歸為成語,并賦予“長命百歲”的祝福含義,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據。

三、使用建議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敖戲褒義殘貨巉崄誠道川梁賜予篡殺刀馬旦德舉等腰梯形帝宮地下采礦肥泉紛撓公力宮商骨咄犀故境轱輪洪論謊狀護身符子見賢經坐矜率進職就草救治軍禮寇戰誇官量核靈錢淋踢李膺門魯連箭莽莽漠漠美劭配祀品頭題足輕疎日今撒風賞勳姗侮山香生吞識俊世祖受塵邃旒索絕啴敦提擊題句同聲同氣托根無神骛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