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膚淺;短淺。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容》:“其羞淺末華虛而貴敦厚忠信也。” 三國 魏 曹植 《上責躬應诏詩表》:“詞旨淺末,不足采覽;貴露下情,冒顔以聞。” 宋 範仲淹 《奏上時務書》:“臣又聞人主納遠大之謀,久而成王道;納淺末之議,久而成亂政。” 清 方東樹 《書惜抱先生墓志後》:“緻功淺末之務,非為文之本。”
“淺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ǎn mò,其核心含義指“膚淺、短淺”,常用于形容見解、謀略或事物的深度不足。以下是詳細解釋:
“淺末”由“淺”(表面、不深)和“末”(末端、微小)組合而成,強調缺乏深刻性或長遠性。例如: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體現其曆史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中,如評價觀點、策略或文學作品的深度不足,需注意語境正式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春秋繁露》《範文正公集》等文獻。
淺末(qiǎn m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事物的終點或盡頭。
淺末的部首是水(氵)和木(木),其中水部在左邊,木部在右邊。淺末的筆畫總數為十四畫。
淺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由“淺”和“末”兩個字組成,其中,“淺”指的是深度或高度的程度較低,而“末”指的是盡頭或結束。
在繁體字中,淺末的寫法是「淺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淺末的字形略有差異。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其書寫方式為:“淺”字首尾都有兩個點,而“末”字的橫折線較長,中間有一豎提起。
1. 這是情感的淺末,歡樂并沒有延續很久。(意思:情感的高點很快結束了。)
2. 我們離終點隻剩下六公裡,離淺末越來越近了。(意思:我們離結束地點越來越近了。)
1. 淺顯:意思是淺而容易理解的。
2. 淺薄:意思是淺陋,不深厚。
3. 終末:意思是最後的階段或盡頭。
4. 滿末:意思是完結、結束。
近義詞:盡頭、終點、極點
反義詞:起點、開端、開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