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偷窳的意思、偷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偷窳的解釋

苟且懈怠。《晏子春秋·雜上四》:“舉儉力孝弟,罰偷窳,而惰民惡之。” 明 張居正 《答兩廣劉凝齋》:“ 廣 中吏治偷窳,近稍稍振刷,而積習未殄,望公之留意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偷窳”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單字訓诂與組合詞義兩方面解析:

字義溯源

  1. 偷(tōu):《說文解字》釋為“苟且也”,本義指怠惰、敷衍,如《論語·泰伯》載“故舊不遺,則民不偷”,引申為苟且偷生、不務正業之義(來源:《漢語大詞典》)。
  2. 窳(yǔ):《廣雅·釋诂》注“窳,惡也”,《史記·五帝本紀》有“器不苦窳”,指器物粗劣不堅固,後擴展為品質敗壞、惡劣之意(來源:《辭源》)。

組合釋義

“偷窳”屬并列式合成詞,可作兩種理解:

語用示例

近代章炳麟《訄書》曾用“偷窳之俗”批判社會風氣敗壞,體現其文言語境中的貶義色彩(來源:《近代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偷窳”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tōu yǔ,其核心含義為苟且懈怠,指做事馬虎、敷衍,缺乏責任心。以下是具體解析:


基本釋義

  1. 字義拆解

    • 偷:此處取“苟且”之意(如“偷安”),而非“偷竊”的常見用法。
    • 窳(yǔ):表示“惡劣”“粗劣”,如“窳敗”“良窳(優劣)”。
      組合後,形容人在行為或态度上敷衍、不認真。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工作态度散漫、效率低下,例如:

    “若做事偷窳,必緻事倍功半。”


不同來源的差異說明

  1.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偷竊并糟蹋財物”,但該說法權威性較低,且未見于權威詞典。
  2. 極高權威性來源(如)明确将“偷窳”定義為“苟且懈怠”,建議以該釋義為準。

擴展知識

若需進一步驗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語文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並命殘骸慘勁草帚兒疵累蕩然無存诋嫚地震區愕愕蛾眉豆耳杯方舸番僧憤風驚浪骨捱捱瓜皮帽故園橫攔豎擋後備簡阙堅卓假署急功好利饑耗荊蠻鞠愛锴鐵課戶客序空文堀虛樂遊苑良策禮禁靈盒陵絶亂辭雒嫔滿天媒援年分釀王鮎魚碰壁棋處卿家湆沞如下山坑韶濩設誓視如土芥說辭鐵錢蕨王封忘乎所以五數舞知邪蒿攜幼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