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曲突徙薪的意思、曲突徙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曲突徙薪的解释

[bend the chimney and remove the fuel to prevent a possible fire] 有一家的烟囱很直,旁边堆着许多柴火,有客劝主人改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搬开,不然有着火的危险,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见于《汉书·霍光传》)。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详细解释

《艺文类聚》卷八十引 汉 桓谭 《新论》:“ 淳于髠 至邻家,见其灶突之直而积薪在傍,谓曰:‘此且有火’,使为曲突而徙薪。邻家不听,后果焚其屋,邻家救火,乃灭。烹羊具酒谢救火者,不肯呼 髠 。智士讥之曰:‘曲突徙薪无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盖伤其贱本而贵末也”。突,烟囱。又见《汉书·霍光传》、 汉 刘向 《说苑·权谋》。后用以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唐 杜牧 《李给事》诗之一:“曲突徙薪人不会,海边今作钓鱼翁。” 清 黄遵宪 《福州大火行》:“曲突徙薪广恩泽,愿亟靖海安天骄。” 梁启超 《读<日本书目志>书后》:“曲突徙薪,不达而归。”亦作“ 曲突移薪 ”。 清 李渔 《玉搔头·媲美》:“曲突移薪计未忠,焦头烂额敢居功。”亦省作“ 曲突 ”。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曲突不见宾,焦头为上客。” 宋 王安石 《吴正肃公挽辞》之二:“曲突非无验,方穿有不行。” 王闿运 《愁霖赋》:“邑犬之吠兮众所怪也,曲突之早谋客之害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曲突徙薪”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字面意思为“弯曲烟囱、搬移柴草”,比喻防患于未然。《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灾祸发生”。这一成语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记载了西汉时期一位客人劝谏主人改造烟囱、移走柴火以避免火灾,但主人未听从建议,最终酿成灾祸的故事。

从构词角度看,“曲”指弯曲,“突”指烟囱,“徙”为迁移,“薪”即柴草。四字组合生动呈现了消除隐患的具体行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安全的朴素认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指出,该成语的核心在于“主动预防”,而非被动应对。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曲突徙薪”多用于强调风险预判和提前干预的重要性。例如在公共安全、金融风险等领域,常被引用来警示忽视潜在危机的后果。据《成语源流大辞典》考证,这一成语的典故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防火智慧,经过汉代文献记载后广为流传。

网络扩展解释

“曲突徙薪”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ū tū xǐ xīn,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字面与引申义


二、典故与出处

典故出自《汉书·霍光传》:
有客人见主人家烟囱直、柴草堆积,建议改弯烟囱并移柴,主人未采纳。后果然失火,救火者被奉为上宾,而提建议者未被感谢。故事警示:重视预防性意见,而非仅事后表彰补救者。


三、用法与示例

  1. 语法功能:
    作谓语、定语,常用于政策、安全等领域,强调预防(如、)。
    例句
    “曲突徙薪广恩泽,愿亟靖海安天骄。”(清·黄遵宪诗)

  2. 现实意义:
    强调“发现忧患于毫末”的重要性,如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风险预控。


四、相关成语对比


如需更多典故细节或延伸解读,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成语故事集(如、)。

别人正在浏览...

宝树悲黄犬碑堂鄙慝不当不正层颠酬继春醅顇枯大国代谢大宅冬寒东南亚钝拟方繖匪僻汾脽犷犷贵御见兔放鹰家税解锡矜句饰字蠲化君权国夸严睽迸烂若临财不苟緑叶緑花草没内外蒙翳冥隘跑竹马朋啸轻眇青原毬势缺典人欢马叫稔寇升龙书包熟烂死静私押汤面贪利瘫睡叹咏腾虎铁腥通鼓通堙危骇蕰年消愁释愦销复孝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