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側匿的意思、側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側匿的解釋

(1).縮縮行遲貌。古天文謂朔日而月亮見于東方。《尚書大傳》卷三:“朔而月見東方謂之側匿。” 鄭玄 注:“側匿,猶縮縮行遲貌。”《漢書·孔光傳》:“其傳曰‘時則有日月亂行’,謂朓、側匿。”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側匿,行遲也。”

(2).陰險奸詐。 三國 魏 阮籍 《元父賦》:“故其人側匿頗僻,隱蔽不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側匿"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隱藏、躲避,後多引申為陰險、奸邪的貶義。以下是詳細解釋及權威依據:


一、基本釋義

  1. 隱藏;躲避

    指故意隱匿身形或行迹,不顯露于人前。

    來源依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側”為“旁也”,“匿”為“亡也”,合指隱蔽于旁側而不見。

  2. 陰險狡詐;行為不端

    形容人用心險惡、行事詭秘,含強烈貶義。

    來源依據:班固《漢書·五行志》載:“朔而月見東方,謂之側匿”,古人以天象喻人事,引申指奸邪隱匿之态。


二、古典文獻例證


三、現代詞典收錄

《漢語大詞典》将“側匿”釋為:

① 隱藏;逃避。② 指陰險奸詐之人。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四、語義演變

該詞先秦兩漢多用于天象或行為描述,唐宋後漸側重道德批判,如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以“側匿”暗諷保守派迂腐畏縮(注:此處為語義關聯延伸,非直接引用)。

“側匿”由具體“隱蔽行為”衍生為抽象“奸邪品性”,屬典型漢語詞義從具象到抽象的演變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

“側匿”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古代天文學術語

指朔日(農曆初一)時月亮出現在東方的天文現象,形容月亮運行遲緩或退縮的狀态。例如《尚書大傳》記載:“朔而月見東方謂之側匿。”。這種用法與古代曆法觀測相關,帶有“退縮、遲疑”的意象(常見于《漢書》《宋書》等古籍)。


二、形容性格或行為

表示陰險狡詐、隱藏真實意圖,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例如三國時期阮籍在《元父賦》中用“側匿頗僻”描述人性陰暗面,指人行事不公且心懷叵測。現代語境中,該詞可引申為“刻意隱藏目的或秘密行動”。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傲蕩北發並概並進參捶叉巴子察裡津保衛戰逞邁承學癡長蚳母舂塘酬納樗栎寸馬豆人耽味單線登闉地望發德方底飛班風虛分茅裂土宮奴刮土兒軌範師皓體賀雪淮濆魂痕檢儉簡勞濟公傳舊都究宣開國元老匡正撈嘴料嘴镂骨銘肌緑耳梯芒荒慢朦騰漂濫傾慕潤麗傷沴上上手羶膩聲榮私附死事俗情銅璧通準圖典晩光雺塞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