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發生災荒與瘟疫。《舊唐書·楊炎傳》:“迨 至德 之後,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因之饑癘。”
“饑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饑”和“疠”二字組成,具體含義如下:
字義分解
文獻例證
該詞見于曆史典籍,如《舊唐書·楊炎傳》記載:“迨至德之後,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因之饑疠。”,文中描述安史之亂後戰亂與饑疫并發的社會動蕩。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強調自然災害(如旱災、洪水)與疾病流行疊加的極端情況,體現古代社會對複合型災難的認知。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研究或古文解讀。
相關成語
與“饑”相關的成語有“畫餅充饑”“號寒啼饑”等,但“饑疠”本身未被收錄為成語,屬于複合詞。
提示:以上解釋基于網絡搜索結果整理,由于來源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或曆史文獻進一步驗證。
饑疠是一個表示饑餓和疾病的詞語。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食(食物)和疒(病痛)。它共有10畫。它來自于古代漢字,擁有一些繁體字形如饑歷。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例如,饑的古代寫法為飢,食的上部為飠,下部則為米。疠的古代寫法為疒加利。
以下是一些用饑疠這個詞的例句:
1. 由于嚴重的饑疠,那個地區的人們面臨着生存的困境。
2. 這次災難導緻了饑疠的爆發,無數人口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和醫療。
3. 在這個古老的故事中,主人公經曆了饑疠的折磨,最終堅持下來。
以下是一些與饑疠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饑荒、疫病、饑倒、疾苦
近義詞:饑馑、饑荒、餓饑
反義詞:豐饒、健康、飽食、安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