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責的意思、官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責的解釋

官吏應負的責任。《三國志·蜀志·郤正傳》:“雖時獻一策,偶進一言,釋彼官責,慰此素飱,固未能輸竭忠款,盡瀝胸肝,排方入直,惠彼黎元,俾吾徒草鄙并有聞焉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責”是由“官”與“責”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漢語詞彙學角度拆解分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對“官”的釋義,“官”指代國家公職人員或政府機構賦予的職位,例如《禮記·王制》中“官者,管也”強調其管理職能;而“責”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求也”,後引申為職責、問責之意。

結合二者,“官責”可定義為公職人員在履職過程中需承擔的法定義務與道德約束,包含三個層面:其一為法律層面,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十二條規定的忠于憲法、依法履職等義務;其二為行政層面,指具體職務對應的管理職責,如唐代杜佑《通典·職官》所述“刺史掌清肅邦畿,考核官吏”;其三為倫理層面,涉及《周禮》強調的“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群吏之治”的廉潔要求。

該詞在曆代典籍中雖無直接詞條,但其概念貫穿于《韓非子·定法》中“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的權責對應思想,以及宋代《吏學指南》記載的“四善二十七最”官員考核體系,體現了中國古代對官吏職責的系統化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官責”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指官員或公職人員應履行的職責與責任,強調對職務的認知和盡責态度。例如《三國志·蜀志·郤正傳》中提到“釋彼官責”,即要求官員明确自身責任。


二、詞語結構


三、曆史出處

最早見于《三國志》,描述官員需恪守職責、服務民衆。例如郤正傳中的記載:“雖時獻一策,偶進一言,釋彼官責,慰此素飱。”


四、使用場景

  1. 政治與行政領域:用于倡導官員勤勉盡責,如“實行法官責任追究制度”。
  2. 社會道德層面:強調公職人員需以民衆利益為先,如“排方入直,惠彼黎元”。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現代應用案例,可參考漢典或《三國志》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白民國寶圭卑窪便步走缤缤擦生生察辭超遼稱體叱名叱咀踹渾水出聲出蒐村砧當務跌跌絆絆陡跌對戰飛紅非我莫屬封狐奉命棼瞀浮媚攻掘孤梗棍兒茶螖蠌回檻攪撩解吏謹躬金偈九崖救暍局隘連宇濾鍋脈沖買地券盲冥滿清明天曆目達耳通乃武乃文佞侻遷召棄婦日許多時三婦豔述作塑鋼俗客陁陊拖紫萬劫不複文期酒會閑道相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