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夫。《書·大诰》:“若穡夫,予曷敢不終朕畝?” 孔 傳:“家穡之夫,除草養苗。”
“穑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農夫,特指從事農業耕作的勞動者。該詞由“穑”(本義為收割谷物,引申為農事)和“夫”(成年男子)組合而成,強調與農耕相關的身份。
2. 文獻引證
最早見于《尚書·大诰》:“若穑夫,予曷敢不終朕畝?”(意為:像農夫一樣,我怎敢不完成自己的耕作?)孔傳注釋為“家穑之夫,除草養苗”,進一步說明其農事職能。
3. 相關詞彙擴展
4. 使用語境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中。例如詩句中可能借“穑夫”表達田園意象或強調勞動價值。
提示:若需更權威的古代漢語解析,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
《穑夫》是一個常見的中文詞彙,它指的是農民或田地的主人。穑夫的職責是耕種和管理農田,确保農作物的生長和收割。
《穑夫》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禾字旁和夫字旁。根據部首的不同,可以快速查找和歸類這個字。
它的筆畫數是11畫。
《穑夫》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左傳》中,是古代一種職業的稱呼。在繁體字中,《穑夫》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獻,有一種古代漢字的寫法是“穰夫”,意義與《穑夫》相同。
1. 他們一家都是穑夫,辛勤勞作以養活自己。
2. 這個村莊的穑夫們正在忙着收割莊稼。
組詞:穑田、穑業、穑地。
近義詞:農夫、農民、農戶。
反義詞:地主、富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