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闕佚 ”。亦作“ 闕軼 ”。残缺散失。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令闕佚渐加,钻访必不徒然。” 元 赵穆 《<归潜志>跋》:“ 辽 金 之间殆数百年,太史宜有论载,而旧闻闕逸,后有述者,可无考订於斯邪?”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王》:“至 驪山 之祸,先王之诗,率已闕軼。” 清 卢见曾 《<封氏闻见记>序》:“寻《唐书·艺文志》、《晁氏读书志》并云五卷,今所传乃十卷,翻有闕佚,则似展转相録而失其本真耳。”
“阙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来源信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阙逸”指残缺散失,通常用于描述文献、历史记载或文化资料的缺失或不完整状态。该词有异体形式“阙佚”“阙轶”,三者含义相同。
二、发音与结构
三、文献例证
四、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学术或考据语境,如古籍整理(“逸文”“逸书”)、历史研究(“旧闻阙逸”)等领域,形容需通过考据补全的残缺内容。
该词属于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深入探究,可参考《冥通记》《归潜志》等古籍实例。
阙逸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不顺畅、不流畅。根据该词的拆分,可以得到一共两个部首,分别是“阝”和“逸”。其中,“阝”为阜的异体字,表示土堆或土坡,也可指防御工事;“逸”则单独作为一个部首,表明与行走、奔驰等动作有关。
阙逸来源于古代诗歌《诗经·邶风·静女》中的一句诗:“静女其娈,我闻静女,不舞不蹈,阙如之何?”其中,“阙如之何”一句中的“阙”解释为“不通畅”,“逸”解释为“不流畅”。后来,“阙逸”被引申为表示不通畅、不流畅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阙逸的写法和简体字并无不同,仍然保持着“阝逸”的结构。
在古时候,阙逸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阙逸的古字形为“闕逸”,其中,“闕”在古代代表建筑物中央的门,也可指宫殿门,表示王权的象征。而在“逸”字的古字形中,“辶”表示奔驰的意思。
以下是一个例句用来描述阙逸:他的语言表达总是阙逸,让人难以理解。
组词:完整、通畅、流畅。
近义词:不畅、不流利。
反义词:顺畅、流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