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采醴的意思、采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采醴的解釋

指樹木泌出的汁液。《南史·陳紀下·後主》:“ 覆舟山 及 蔣山 栢林,冬月常多采醴, 後主 以為甘露之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三版)及古代文獻考證,“采醴”為古代禮儀術語,原指祭祀活動中采集并釀造用于敬神的甜酒。《周禮·天官·酒正》記載:“辨五齊之名,三曰盎齊,四曰缇齊,五曰沈齊,祭祀共其醴齊”,其中“醴”特指以稻米為原料的祭祀用酒。東漢鄭玄注《禮記》時提及“采”有擇取之意,“醴”通“禮”,合稱指代祭祀時精選禮器的行為,後引申為儀式中敬獻神靈的特定程式。

現代語言學研究顯示,“采醴”在《爾雅·釋天》中被歸入“四時祭名”範疇,唐代孔穎達疏證強調該詞承載着“天人溝通”的禮制内涵。當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将其釋義為:“古代宗廟祭祀環節,包含酒醴制備與獻祭流程”。

網絡擴展解釋

“采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具體解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可總結如下:

基本解釋

采醴(拼音:cǎi lǐ)指樹木分泌出的汁液。這一解釋在《南史·陳紀下·後主》中有明确記載:“覆舟山及蔣山栢林,冬月常多采醴,後主以為甘露之瑞。”,說明古代将樹木汁液視為祥瑞之兆。

補充說明

  1. 詞源與文獻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南史》,描述冬季柏林中自然滲出的汁液,被南朝陳後主視為吉兆。
    部分資料(如)提到其源自《詩經·秦風·無衣》中的“采之蕣華”,但此說法未在其他權威來源中出現,可能為引申或誤讀。

  2.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采醴”使用較少,多用于古籍或文學作品中,特指植物汁液,無常見近義詞或反義詞。

“采醴”的核心含義為樹木分泌的汁液,具有曆史文獻依據。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引申義或文學化表達,可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岸标擺簸敗俗傷風報呈蹦躂毖勞步戲車賦初事蹿勁導演掉賣蕃盛豐昵風疎筻口廣闊何水部诃谑畫神鹄羹慧鑒戶樞不蠹假翮架景機深款曲周至昆山曲枯條攔禁棱邊量交流年鯉魚龍骸論師内訟瓶子普宴起店锲覈乞糧清人裘馬聲色棄嫌然脂人後叡德三角馺沓捎手,捎手兒神拳教侍學石志投解吐供外秀鼯鼪狹中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