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歧路的意思、歧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歧路的解釋

(1).從大路上分出來的小路;岔路。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歧,一本作“ 岐 ”。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無為在歧路,兒女共霑巾。” 清 梅曾亮 《小盤谷記》:“餘嘗求小盤谷者。至其地,土人或曰無有。皆大竹蔽天,多歧路。” 鄭澤 《夏日感興次鈍根韻即以奉寄》:“母唯事塵勞,歧路徒營營。”

(2).錯誤的道路。如: 小張 雖誤入歧路,但在同志們耐心的幫助教育下,他決心改邪歸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歧路”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í lù,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
    指從大路上分出來的小路或岔道。例如:

    • 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 比喻意義
    引申為錯誤的道路或偏離正途的選擇。例如:

    • “誤入歧路”指因錯誤選擇走上偏邪之路,需及時改正。

二、相關說明

  1. 異體字與用法
    “歧路”與“岐路”為異體關系,現代漢語中“歧路”更常用。

    • 《列子·說符》中“多岐路”即用“岐”字。
  2. 文化内涵
    古代詩詞常以“歧路”表達離别之情(如王勃詩句)或人生抉擇的複雜性。


三、常見搭配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文用例或近義詞(如“歧途”),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意思

《歧路》是一個成語,表示道路分叉,引申指一個選擇決策的關鍵節點,選擇不當可能導緻錯誤或失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歧路》的部首是歹,筆畫一共有六畫。

來源

《歧路》最早出現在《後漢書·光武王載記》中,形容琅琊山險峻,道路曲折分岔,不易辨認。後來逐漸引申為人生的抉擇和選擇。

繁體

《歧路》的繁體寫作「歧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歧路》的寫法是細分為兩個字:“歧”和“路”。其中,“歧”字的古代寫法為「斉」,表示分岔,而“路”字的古代寫法為「路」,表示道路。

例句

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常常面臨選擇,必須明辨是非,不要走上《歧路》。

組詞

歧途、迷歧、岔歧

近義詞

岔路、分叉、十字路口

反義詞

直路、正途、正确選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