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旋在高空的鵬鳥。喻有大志者。 唐 駱賓王 《上李少常啟》:“栖榆弱羽,徒仰摶鵬之高。” 唐 許渾 《姑熟官舍寄汝洛友人》詩:“安知北溟水,終日送摶鵬。” 明 張景 《飛丸記·交投設械》:“你隻道摶鵬曠野欲升天,今做了跛鱉深缸何處去?”參見“ 抟風 ”。
“抟鵬”是一個源自古典文獻的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抟鵬”典出《莊子·逍遙遊》,原文描述大鵬“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盤旋借助飓風飛至高空),後以“抟鵬”代指高空盤旋的鵬鳥。其核心意義為“盤旋在高空的鵬鳥,比喻胸懷大志之人”,常用于表達對遠大抱負的贊頌。
二、文學例證
三、用法與延伸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既可直指鵬鳥(如自然描寫),更常借喻志向高遠的人物或精神境界,強調其超越凡俗的特質。需注意“抟”字為古漢語動詞,表“盤旋、環繞”,與“鵬”組合後形成動态意象,凸顯蓄勢而發的壯闊感。
從《莊子》的哲學意象到曆代文人的詩意化用,“抟鵬”承載着對宏偉志向的贊美,是中國古典文學中典型的象征性詞彙。
《抟鵬》這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個詞語,它描繪了鵬鳥翺翔的壯麗景象。
《抟鵬》包含了兩個部首,分别是手部首“扌”和鳥部首“鳥”。它的總體筆畫數為11筆。
《抟鵬》這個詞出自《楚辭·離騷》這篇古代文學作品。在這個詞中,作者以抽象的手法描繪了鵬鳥的翺翔,展示了自由、壯麗的意境。
《抟鵬》的繁體字為「摶鵬」。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一些不同。《抟鵬》在古代的寫法為「攣鵬」。
1. 高山之間,抟鵬翺翔。
2. 抟鵬之志,騰飛于天際。
- 抟風:形容鳥飛翔時快速旋轉的樣子。
- 騎鵬:形容人乘坐鵬鳥飛行。
抟鵬的近義詞有:揚鵬、翺翔。
抟鵬的反義詞有:沉陷、僵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