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榷關的意思、榷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榷關的解釋

征收關稅的機構。 清 戴名世 《乙亥北行日記》:“俱有守者執途人橫索金錢,稍不稱意,雖襆被俱欲取其稅,蓋榷關使者之所為也。” 範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三章第四節:“ 達開 既至 安慶 ……立榷關于 星橋 ,阻行舟征其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榷關”是明清時期設置的官方征稅機構,主要用于對過往船隻、商品征收關稅。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基本含義

“榷關”原稱“鈔關”,晚清改稱“常關”,是明清政府在交通樞紐(如運河、長江、沿海港口)設立的征稅機構,隸屬戶部或工部,故有“戶部關”“工部關”之分。其職能包括征收商品流通稅、船稅等,是當時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


2. 曆史背景與沿革


3. 管理制度與運作


4. 相關辨析


“榷關”是明清經濟史的關鍵詞,反映了古代商品流通與稅收制度的特點。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運作或案例,可參考《中國近代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榷關的意思

《榷關》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qǔ guān。

拆分部首和筆畫

《榷關》的部首是木(mù),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榷關》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左傳·莊公十年》:“議者窮其相知,無所榷關。”繁體字為「搉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榷關》的古漢字寫法為「搉關」。

例句

1. 這場貿易争端給兩國的榷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 雙方商定以和平方式解決榷關,避免進一步升級。

組詞

榷關一詞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

近義詞

貿易、關系、交易、合作。

反義詞

斷絕、沖突、敵對、隔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