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唐 宮池名。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物異》:“ 漢 積翠池 中珊瑚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條,是 南越王 趙佗 所獻,號為烽火樹,夜有光影,常似欲燃。”一本作“ 積草池 ”。按,《西京雜記》卷一亦作“ 積草池 ”。《舊唐書·魏徵傳》:“後 太宗 在 洛陽宮 ,幸 積翠池 ,宴羣臣,酒酣各賦一事。” 清 王士禛 《讀史雜感》詩之八:“ 芳華苑 裡奏名倡, 積翠池 邊舍利裝。”
“積翠池”是漢唐時期的宮池名,常見于曆史文獻與文學作品中。以下為詳細解析:
積翠池(拼音:jī cuì chí)是古代宮苑中的水池名稱,主要用于漢唐兩朝的皇家園林,得名可能與池周植被茂盛、翠色積聚的景觀相關()。
部分文獻中“積翠池”與“積草池”混用。如《西京雜記》記載漢代上林苑中的“積草池”同樣描述珊瑚樹景觀,可能與積翠池為同一地點不同時期的名稱(、)。
該詞兼具曆史與文學雙重意義,具體指代需結合上下文。建議查閱《酉陽雜俎》《舊唐書》等原始文獻或權威考據資料(、)。
積翠池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積和翠。下面分别對其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的解析。
拆分部首:禾親
筆畫:10畫
來源:《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禾谷積聚之義,表示積累或聚集。
繁體:積
古時候漢字寫法:廣字頭加禾
例句:努力學習可以積累知識。
組詞:積累、積分、積極
近義詞:積累、聚集
反義詞:消耗、耗損
拆分部首:羽父
筆畫:17畫
來源:《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鳥羽之美,表示翠綠色。
繁體:翠
古時候漢字寫法:從鳥從毛從燕
例句:春天來臨,翠綠的樹葉開始發芽。
組詞:翠綠、翠鳥、碧翠
近義詞:綠、青
反義詞:紅、白
綜上所述,《積翠池》意為積聚着翠綠色的池塘。這個詞是由表示積累或聚集的“積”和表示翠綠色的“翠”兩個漢字組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