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爵賞的意思、爵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爵賞的解釋

爵祿和賞賜。《禮記·祭統》:“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荀子·君子》:“刑罰不怒罪,爵賞不踰德。”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進求利以喪身,營爵賞而家滅。” 唐 李翺 《祭中書韋相公文》:“窒因依之他路,收爵賞之全柄。”《明史·成祖紀二》:“秋七月癸丑,論平 交阯 功,進封 張輔 英國公 , 沐晟 黔國公 ……餘爵賞有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爵賞是古代中國政治制度中的封賞制度,包含爵位與賞賜的雙重含義。其核心意義為君主對有功之臣授予爵位或財物以表嘉獎,兼具榮譽激勵與權力分配功能。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曆史文獻角度詳述:

  1. 基本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爵”指代貴族等級稱號(如公、侯、伯、子、男),“賞”則為物質或官職的賜予㊀。兩者合稱“爵賞”,體現古代“以爵酬功,以賞勵行”的治理邏輯㊁。

  2. 詞源與演變

    王力《古代漢語》考證,“爵”源于商周祭祀禮器,後演變為身份象征;“賞”從“貝”(貨币)與“尚”(尊崇)構字,表明其物質與精神雙重屬性㊂。秦漢時期“爵賞”制度化,如《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二十等軍功爵制㊃。

  3. 曆史應用實例

    西周分封制中,周天子通過“授爵賜土”鞏固統治(《尚書·周官》)。唐代《唐六典》規定,爵賞需經吏部考功司核定,确保“功狀明而賞不濫”㊄。楊寬《西周史》指出,爵賞制度貫穿“宗法禮制”與“中央集權”雙重脈絡㊅。


參考來源

㊀《漢語大詞典》(第3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㊁《辭海·中國古代史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

㊂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㊃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

㊄李林甫《唐六典》,中華書局,1992年

㊅楊寬《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網絡擴展解釋

“爵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爵賞”指爵位和賞賜,通常用于描述古代君主對臣子的封賞行為,尤其強調通過授予爵位和物質獎勵來表彰功績。例如《禮記·祭統》提到“爵賞之施”,即體現君主對親疏和德行的賞賜分配。

二、字義分解

  1. 爵:本指古代酒器,後引申為爵位,即君主授予貴族的等級稱號(如公、侯、伯等)。
  2. 賞:指獎賞,包括物質賞賜或榮譽表彰。

三、曆史文獻引用

四、成語用法

作為固定搭配,“爵賞”特指皇帝對重臣的高規格封賞,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列子·仲尼》提到“爵賞不能勸”,說明僅靠封賞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五、例句參考

  1. 《三國演義》:“羌人正怨李傕不與爵賞。”(因未獲封賞而生怨)
  2. 唐代《祭中書韋相公文》:“窒因依之他路,收爵賞之全柄。”(君主集中封賞權)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禮記》《荀子》等文獻,或查閱(查字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蕃白杆軍寶星邊卡不俟駕不言不語殘雁闡士塵界湊巧麤詞碉堡趸數迩室改官革凡登聖鲠怅苟或光年鍋房鼓子黃徼黃碝灰蝶火中取栗家書抵萬金解文緊握開律坑探空腔虧心闊人陵宮淩脅沒行止攀檻披荊鉛印騎兵歧互秦穆公去除羣季三魂七魄申牌攝收守車黍穣違執五行家遐久相逢狹路相抗缃緑鄉鎮鄉梓仙障下筵心甘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