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選拔人才并拟定官職。《金史·完顔守貞傳》:“陛下即位,復立是科,朝廷寬大,放及百數,誠恐積久不勝銓拟。”
“铨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
由“铨”(權衡、衡量)和“拟”(推敲、比較)組成,字面意為通過權衡與比較來推敲事物。這一用法多用于描述決策或選擇時的審慎過程,強調對多種因素的考量與分析。
具體曆史語境中的含義
在古代官制中,“铨拟”特指選拔人才并拟定其官職的流程。例如《金史·完顔守貞傳》記載:“誠恐積久不勝銓拟”,即指對人才選拔和職位分配的慎重考量。這一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體現古代官僚體系中對人事任命的規範化操作。
補充說明:
铨拟(quán n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衡量比拟、權衡計議”。在古代時代,它通常用于指判定和評估事物的價值、權重或相對重要性。
铨拟的部首是金(jīn),總共有11個筆畫。
铨拟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古代漢字本義為用金屬制作的質量衡器和比較物品大小的品器。隨着時間的推移,該詞的含義逐漸擴展為“比較、權衡、評估”事物價值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铨拟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繼續使用相同的漢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铨拟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的寫法可以追溯到古代蔔辭的篆書時期,更加簡潔,字形上的筆畫數目較少。然而,該字的基本結構和意義仍然保持不變。
1. 為了公正起見,我們需要對不同的方案進行铨拟。
2. 在做決策之前,我們必須全面铨拟每個選項的利弊。
3. 工程師們正在進行對比铨拟,以确定最佳的設計方案。
4. 領導小組經過慎重的铨拟,最終決定了新的項目計劃。
組詞:铨衡、衡量、比拟、權衡、評估
近義詞:比較、鑒定、評估、衡量
反義詞:隨意、主觀、武斷、草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