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榷关的意思、榷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榷关的解释

征收关税的机构。 清 戴名世 《乙亥北行日记》:“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俱欲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四节:“ 达开 既至 安庆 ……立榷关于 星桥 ,阻行舟征其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榷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主要指中国古代由国家设立、专司征收商品通行税的关卡,尤其盛行于明清时期。以下是其详细释义:

一、核心释义

榷关(què guān)指由政府官方设立并管理的税收关卡,主要对过往商旅、货物征收关税(又称“榷税”)。其名称源于“榷”字本义为“专卖、专利”,引申为国家对特定商品流通的垄断性征税权。榷关多设于交通要冲(如运河、陆路枢纽),是古代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

示例:清代《户部则例》规定:“各关榷税,均依则例科征。”


二、历史背景与功能

  1. 起源与发展

    榷关制度可追溯至唐宋时期的“市舶司”“钞关”,至明清趋于完善。明代于运河沿线设“钞关”,清代改称“榷关”或“常关”,与海关(洋关)并行。

    职能:

    • 征收国内商品流通税(如粮食、丝绸、茶叶);
    • 稽查走私,管理商路秩序;
    • 为中央财政提供税源(如乾隆年间全国榷关年收税银超400万两)。
  2. 典型代表

    著名榷关包括:

    • 崇文门关(北京城门税关);
    • 淮安关(运河枢纽);
    • 粤海关(后转为海关)。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

    “榷关:旧时征收关税的机构。”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6卷,页1243)

  2. 《中国历史大辞典》 补充:

    “清代榷关隶属户部,分‘户关’‘工关’,前者征百货税,后者征竹木税。”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页2456)


四、现代意义与延伸

随着清末海关制度变革,传统榷关逐渐被近代海关取代。该词现主要用于历史研究,反映古代国家经济控制模式,常见于经济史、制度史著作中。

榷关是中国帝制晚期核心税收机构,其命名凸显国家对商业流通的垄断性管理,是理解古代财政与贸易政策的关键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榷关”是明清时期设置的官方征税机构,主要用于对过往船只、商品征收关税。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基本含义

“榷关”原称“钞关”,晚清改称“常关”,是明清政府在交通枢纽(如运河、长江、沿海港口)设立的征税机构,隶属户部或工部,故有“户部关”“工部关”之分。其职能包括征收商品流通税、船税等,是当时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2. 历史背景与沿革


3. 管理制度与运作


4. 相关辨析


“榷关”是明清经济史的关键词,反映了古代商品流通与税收制度的特点。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运作或案例,可参考《中国近代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薄徒八阵图陛槛并无二致豳诗阐证朝衫诚县传甘楚人一炬但割迭棋儿稚放懈凤书构缔挂心规悟呵谴回道人灰頽槛花笼鹤寄附铺菌托炬焰开展了收连舆黧农廪增丽人离心离德屴崱乱乎沦洄镘板墨法内熊胚根皮靷青鞋勤勉曲傅让烟叡明桑梨上半天扇和声采事节述圣脱脚土运外人玩世韈系卫翼务成无缘无故屑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