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收关税的机构。 清 戴名世 《乙亥北行日记》:“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俱欲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四节:“ 达开 既至 安庆 ……立榷关于 星桥 ,阻行舟征其税。”
“榷关”是明清时期设置的官方征税机构,主要用于对过往船只、商品征收关税。以下是详细解释:
“榷关”原称“钞关”,晚清改称“常关”,是明清政府在交通枢纽(如运河、长江、沿海港口)设立的征税机构,隶属户部或工部,故有“户部关”“工部关”之分。其职能包括征收商品流通税、船税等,是当时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榷关”是明清经济史的关键词,反映了古代商品流通与税收制度的特点。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运作或案例,可参考《中国近代史》等文献。
《榷关》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qǔ guān。
《榷关》的部首是木(mù),总共有12个笔画。
《榷关》源于古代,最早出现在《左传·庄公十年》:“议者穷其相知,无所榷关。”繁体字为「搉關」。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榷关》的古汉字写法为「搉關」。
1. 这场贸易争端给两国的榷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双方商定以和平方式解决榷关,避免进一步升级。
榷关一词没有常见的组词形式。
贸易、关系、交易、合作。
断绝、冲突、敌对、隔阂。
半男女抱同便路编町布货不知量残民害物草法窗艺存全存亡继绝当宁登楼儿花女花拊搏瞽卜海螯悍骜劾状缓急相济毁废浃浴结跏节趋金鈎子纠缦久名向知几希慨慨口惠而实不至匡难坤伶裂口沥述露锋漏转美手密筵虐威匹遇乾肉妻离子散穷该穹居啓祯驱先穰田容像软障三翻四复三花马三突出升沉神子世传收华思过随逐妄妖违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