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诠序的意思、诠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诠序的解釋

(1).形容有條理有次序。《南史·臧焘傳》:“上與往復十餘反, 凝之 辭韻詮序,上甚賞焉。”

(2).編排次序。詮,通“ 銓 ”。 清 周中孚 《鄭堂劄記》卷二:“諸讚并多失次,宜依經文細為詮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诠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uán xù,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形容有條理、有次序
    指事物或言辭的排列、表達具有清晰的邏輯性和層次感。例如《南史·臧焘傳》中記載:“凝之辭韻詮序,上甚賞焉”,意為臧凝之的言辭韻律分明、條理清晰,受到皇帝贊賞。

  2. 編排次序
    強調對内容的整理與排序,此時“诠”通“铨”(意為衡量、整理)。如清代周中孚在《鄭堂劄記》中提到需“依經文細為詮序”,即根據經典文本細緻編排順序。


二、擴展解析


三、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南史》《鄭堂劄記》等文獻,或參考線上詞典(如滬江詞典、查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诠序的意思

诠序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指的是對書籍或文章内容的解釋、說明、評述或引言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诠序由“讠”、“彡”和“刀”三個部首組成。

其中,“讠”是聲符部首,表明與說話、語言相關;

“彡”是形符部首,表示群聚、聚集的意思;

“刀”是朱刀部首,表示與刀劍有關的意思。

總共由6個筆畫書寫而成。

來源

诠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字典,由許慎所撰寫。

繁體

诠序的繁體字為「詮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诠序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例如,有時候“彡”部會被寫作“乚”部,表示聚集、彙集的意思。

例句

1. 這本書的诠序闡述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觀點。

2. 他的演講以精彩的诠序引起了全場觀衆的興趣。

組詞

1. 诠釋:對事物進行解釋、闡明。

2. 序言:書籍或文章的開篇部分,用來介紹全書的大意和主旨。

3. 傳送:傳遞、送達信息、事物。

近義詞

注解、開宗明義、開篇

反義詞

結尾、尾聲、概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