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帶索的意思、帶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帶索的解釋

以繩索為衣帶。形容貧寒清苦。《列子·天瑞》:“ 孔子 遊於 太山 ,見 榮啟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唐 白居易 《北窗三友》詩:“或乏擔石儲,或穿帶索衣。” 清 黃宗羲 《子劉子行狀》:“試将茹荼帶索,以畢餘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帶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ài suǒ,其核心含義是“以繩索為衣帶”,形容生活貧寒清苦。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帶索指用繩索代替衣帶束衣,字面描述衣不蔽體的狀态,常用來象征物質匮乏、生活困苦。

二、出處與文學引用

  1. 《列子·天瑞》
    記載孔子在泰山遇見隱士榮啟期,其“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展現安貧樂道的精神狀态。
  2. 陶淵明《飲酒》詩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通過“帶索”強調高齡仍受饑寒之苦。
  3. 白居易《北窗三友》
    “或穿帶索衣”進一步以衣物簡陋暗喻清貧。

三、用法與延伸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帶索”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文解析或引用典故時。例如描述曆史人物清貧時,可用“帶索”增強文學性。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上下文,可參考《列子》《陶淵明詩集》等古籍,或通過來源網頁(如滬江詞典、查字典)獲取完整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帶索(dài suǒ)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物體上有繩索,可以用來牽引或束縛。拆分部首和筆畫為"幺"、"一"和"纟",總共3個筆畫。該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帶索的字形為"帶索",部首和筆畫結構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一些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帶索的古代寫法較為複雜,多采用形聲字的形式,左邊為象形或指示意義的部分("巳"、"冖"等),右邊為表示聲音的偏旁部首("夕"、"言"等)。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簡化,帶索的寫法也逐漸簡化為現代形式。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将捆好的貨物綁上帶索,好運輸到目的地。 帶索這個詞也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繩索(shéng suǒ,指用來系、拉、捆東西的線狀物),纜索(lǎn suǒ,指用于索道或電線的鋼索)等。 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牽引、束縛等詞來替代帶索。例如:他用繩子牽引着牲口。 帶索的反義詞可以是解放、釋放等。例如:他将俘虜解放,擺脫了帶索的束縛。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