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銜的意思、馬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銜的解釋

(1).海神名。《文選·木華<海賦>》:“ 海童 邀路, 馬銜 當蹊。” 李善 注:“ 馬銜 ,其狀馬首,一角而龍形。” 呂向 注:“ 馬銜 、 海童 ,并海中神怪。” 清 沉壽民 《江上行》:“竊聞 玄冥 馬銜 ,神靈炳奕,聰明正直而好賢。”

(2).馬勒;馬嚼子。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三:“ 夏文莊 嘗有《寄題琵琶亭》一絶雲:‘流光過眼如車轂,薄宦拘人甚馬銜。若遇琵琶應大笑,何須泣淚滿青衫。’”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諸鐵器》:“馬銜,即馬勒口鐵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銜”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海神名

  1. 形象與出處
    馬銜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海神,其形象為“馬首、一角、龍形”,最早見于西晉文學家木華的《海賦》。文中提到“海童邀路,馬銜當蹊”,李善注疏進一步描述了其外貌特征,呂向注釋稱其為海中神怪之一。

  2. 象征意義
    在文學作品中,馬銜常與其他海神(如海童)并列,象征海洋的神秘與威嚴。清代詩人沈壽民的《江上行》也提到其“神靈炳奕”,強調其正直與智慧。


二、馬嚼子(馬具)

  1. 實物功能
    馬銜指馬匹口中的金屬嚼子,是古代駕馭馬匹的重要工具,通過勒緊嚼子控制馬的行進方向與速度。例如突厥時代的馬銜為鐵制,成對使用但形制不完全對稱。

  2. 引申含義
    成語中“馬銜”比喻承擔重任或負重前行,強調責任感與堅韌精神。例如:“他如馬銜般肩負起家族使命。”


其他相關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文學或曆史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文選》《海賦》等古籍或相關地質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銜

馬銜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馬”和“銜”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馬的部首是馬字旁,筆畫數為3;銜的部首是衣字旁,筆畫數為8。

來源

“馬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周禮·宗伯·司馬》中。據文獻記載,宗伯是古代國家的高級職位,該職位的官員需要駕馭馬車以巡視國境。而馬銜則是駕車時挂在馬嘴上的器具,用于控制馬匹。

繁體

繁體字“馬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馬銜字形有所不同,通常以“馬齋”或“馬韉”來表示。

例句

1. 馬銜牢牢地固定在馬嘴上,讓馬夫可以穩穩掌握馬匹的方向。

2. 他手中緊握着馬銜,腳步穩健地走向馬車。

組詞

馬具、馬車、馬匹、馬鞍、馬鞭

近義詞

馬籠頭、馬勒、馬嚼子

反義詞

馬放、馬不駕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