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oller]∶軋碎谷物或去掉谷物皮的石制工具,由圓柱形的碾輪和承擔碾砣的碾盤組成
(2) [roll]∶泛指碾軋東西的工具
藥碾子
汽碾子
(1).碾軋東西的器具。《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但小人家又沒有個男女走動,脫不得要自己掏火,自己打水,上碾子,推豆腐,怎在那一間房裡藏躲得住?”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四:“到南頭 劉德山 家裡借了碾子,兩人就推起來。”
(2).舊指專門隱藏罪人、包送私鹽、抗拒官捕者。
“碾子”一詞的詳細解釋可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基本定義 碾子是中國傳統農具,主要用于谷物脫殼或碾碎加工,常見類型包括石碾子、汽碾子、藥碾子等。其核心功能是通過滾動碾壓實現糧食作物的破碎或去殼,電氣化普及前廣泛用于農村地區,現因技術進步已逐漸被取代。
二、構造與原理 碾子由碾台、碾盤、碾滾(碾磙子)和碾架組成。碾盤為直徑約170厘米的圓形石台,中心設豎軸連接碾架;碾滾是長約70厘米的圓柱形石輪,通過木框與碾架固定。碾盤與碾滾表面刻有紋理以增加摩擦力,通過人力或畜力推動碾滾滾動,利用壓力碾碎谷物。
三、曆史與文化 石碾子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據推測可能起源于半坡文化時期。它不僅作為生産工具,還承載着農耕文明的曆史記憶,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如《暴風驟雨》等小說均有提及。
四、延伸含義 在成語中,“碾子”被引申為“堅持不懈地工作或學習”的象征,比喻持續努力達成目标。例如:“他像碾子一樣,日複一日鑽研學問。”
五、其他類型與用途 除傳統石碾外,還有專用于藥材研磨的“藥碾子”(鐵制帶槽工具)和工業用的“汽碾子”。部分地區方言中,“碾子”也指代舊時藏匿罪犯或走私者的場所,但此用法已罕見。
如需查看具體古籍或文學作品中的例句,可參考《醒世姻緣傳》《暴風驟雨》等文獻來源。
碾子是指一種用來研磨、壓榨或搗碎物品的工具,通常由一個圓柱形的石頭或金屬制成。它可以用來磨面粉、榨油、搗藥等。
碾子的拆分部首是石(石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碾子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工》中,形容用來碾磨谷物的石磨。後來,這個詞逐漸泛指用來研磨、壓榨或搗碎物品的工具。
碾子的繁體字為「碾子」。
古代中國的碾子寫法多樣,可以根據時代和地區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䊤」,而《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硇」。
1. 奶奶用碾子把谷物磨成了細面粉。
2. 這個碾子很重,需要多人一起合力使用。
3. 碾子是制作豆腐腦的必備工具之一。
石碾子、木碾子、榨油碾子、石磨碾子
研磨器、磨石、研磨機、搗碎器
面粉、油、藥丸、飯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