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寬恕;寬容。《漢書·王嘉傳》:“人情不能不有過差,宜可闊略,令盡力者有所勸。” 顔師古 注:“當寬恕其小罪也。”《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苟令性不邪6*惡,志有陳力,便可奬就,騁其所任。若於小小宜適,私行不足,皆宜闊略,不足縷責。”《金史·完顔匡傳》:“稱臣割地尚且闊略,區區小節何足深較。”
(2).寬簡;簡省。《漢書·王莽傳上》:“願陛下愛精休神,闊略思慮。” 顔師古 注:“闊,寬也。略,簡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诔碑》:“安有累德述尊,而闊略四句乎!” 詹鍈 義證:“闊略,疏略。” 唐 劉知幾 《史通·叙事》:“此皆文如闊略,而語實周贍。故覽之者初疑其易,而為之者方覺其難。”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二:“《明史》 成祖 追 阿魯台 至 捕魚兒海 ……此追寇漠北,故闊略不詳。”
(3).粗疏;不講究。 漢 王充 《論衡·實知》:“衆人闊略,寡所意識。” 宋 蘇轼 《與人書》之四:“某疲病加乏,使令輙用手啟通問。恃公雅度闊略細謹耳,然亦皇恐不可言也。” 清 顧炎武 《哭顧推官》詩:“君才本恢宏,闊略人事細。”
(4).疏放,不拘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練才洞鑒,剖字鑽響;疎識闊略,隨音所遇。” 宋 歐陽修 《論葛仲古等不當減法劄子》:“或其本性闊略,偶不檢點,誤用於私家,原其本情,亦可輕恕。”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張飛》:“ 超 ( 馬超 )見 先主 待之厚也,闊略無上下禮,與 先主 言,常呼字。”
(5).空乏缺略。 明 李東陽 《山陰陳氏祠堂記》:“蓋其家生産闊略,而祭祀之禮未嘗少闕。”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闊略漢語 快速查詢。
闊略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寬恕、寬容
指對他人的過錯或疏失持寬大态度,不苛求細節。例如《漢書·王嘉傳》記載“闊略思過”,即強調以寬厚之心對待過失。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體現儒家思想中“恕道”的實踐。
簡略、省略
表事物或行為的粗略狀态,如《資治通鑒》提及“闊略文書”,指簡化繁複的文書流程。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概括性表述或省略細節的行為。
疏遠、不親近
古漢語中可引申為情感或關系上的疏離,如《後漢書》載“闊略舊交”,指對舊友的疏遠淡漠。此義項在現代使用較少,多保留于曆史文獻中。
近義詞與辨析
與“闊略”意義相近的詞彙包括“疏略”(側重忽略細節)、“寬簡”(強調寬容與簡化)等,差異在于語境側重不同(《辭源》釋義。需注意“闊略”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表達,口語中較少使用。
語言演變與現狀
現代漢語中,“闊略”的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學術讨論或曆史文本分析。《現代漢語詞典》将其标注為“書面語”,建議在當代日常交流中優先使用“寬容”“簡略”等替代詞。
“闊略”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寬恕;寬容
指對過錯或細節不過分追究。例如《漢書·王嘉傳》提到“宜可闊略,令盡力者有所勸”,強調寬恕小錯以激勵他人。
寬簡;簡省
表示簡化或省略繁瑣内容。如《文心雕龍》提到“闊略四句”,指文辭疏略;《史通·叙事》也以“文如闊略”說明文字簡省但語義完整。
粗疏;不講究
形容态度或行為不拘小節。如蘇轼《與人書》中“闊略細謹”,表達對細節的包容。
疏放不拘束
指性格或文風的豪邁灑脫。如顧炎武詩“君才本恢宏,闊略人事細”,體現灑脫的胸懷。
空乏缺略
較少使用,多指内容或事物的缺失。
如需更多古籍用例或詳細出處,可參考高權威來源如《漢書》《文心雕龍》等。
冰窟兵士柄授愁神寸進丹泥大喜若狂兌現蹲膘遁叟返本朝元番子鳳翎伏伏臘臘浮碼頭甘銳侯跟夫更深鞲扞詭論跪坐蠱僞豪蕩合宮火師檢讨甲殻動物金書鐵券來服懶倦勞民費財立定留中不發俚醫莫或佩飾披房怯夫漆黑慶基青箱傳學穹枝棄權人工喉榮寵神先事苗始終若一雙拽頭數說談興條痕提速通咎通識投化危殆猥酒香莎攜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