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抛棄舊的,吸收新的。 清 曾國藩 《黃仙峤前輩詩序》:“間以其餘發為詩章,又能棄故攬新,約言豐義,而先生曾不以自鳴,退然若無以與於古者。”
“棄故攬新”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抛棄舊的、吸收新的,強調在繼承中創新。多用于書面語,含褒義。
2. 出處與背景
出自清代曾國藩《黃仙峤前輩詩序》:“間以其餘發為詩章,又能棄故攬新,約言豐義。” 該句通過文學創作場景,體現對傳統與革新的态度。
3. 用法特點
4. 近義詞擴展
(注:搜索結果未直接提及近義詞,結合語義可補充)
如“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等,但“棄故攬新”更側重主動舍棄舊事物。
5. 應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文化傳承、技術革新或個人成長等領域,例如:“企業需棄故攬新,才能在市場競争中立足。”
提示:若需了解完整成語接龍或更多例句,可參考、2、3的原始内容。
《棄故攬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放棄過去的束縛和困擾,積極追求新的機遇和發展。它鼓勵人們勇于抛棄舊有觀念和陳舊的經驗,去迎接新的挑戰和可能性。
《棄故攬新》由四個漢字組成,拆分後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棄故攬新》一詞源自明代文學家楊慎的《史記集解》,原文是“棄故事取新事”。在繁體字中,"棄"和"新"的寫法沒有變化,"故"和"攬"分别變成了"故"和"攬"。
在古代漢字中,"故"的古字形為"救",表示援救;"攬"的古字形為"攬",表示抓取。
1.他決心棄故攬新,重新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
2.面對失敗,我們不能被過去束縛,而是要勇于棄故攬新。
1. 棄權:放棄自己的權益或特權。
2. 攬功:奪取功勞或把功勞歸于自己。
3. 故事:古代的或現代的 recounted event。
1. 抛舊迎新
2. 舍舊迎新
3. 放下包袱
1. 固步自封
2. 固守舊觀
3. 守舊不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