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秕蠹的意思、秕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秕蠹的解釋

害蟲。比喻壞人壞事。《宋書·王華傳》:“宰莅之官,誠曰吏職,然監觀民瘼,翼化宣風,則隱厚之求,急於刀筆,能事之功,接於德心,以此論才,行之年歲,豈惟政無秕蠹,民庇手足而已,将使公路日清,私請漸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秕蠹(bǐ dù)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古語或書面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引申義兩個層面進行解釋:

一、 核心釋義 指像秕谷和蠹蟲一樣危害社會或事物的壞人、敗類、蛀蟲。這個詞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常用于比喻那些敗壞社會風氣、侵蝕國家或集體利益的人或事物。

二、 字源解析

  1. 秕 (bǐ):

    • 本義指中空或不飽滿的谷粒,即秕谷、癟谷。秕谷不僅沒有食用價值,混雜在好谷中還會影響整體質量。
    • 引申義為壞的、不良的、無用的。例如,“秕政”指不良的政治措施,“秕言謬說”指錯誤的言論。
    • 來源參考:《說文解字》對“秕”的解釋:“秕,不成粟也。從禾,比聲。”意指不成粟米(即不飽滿的谷粒)。
  2. 蠹 (dù):

    • 本義指蛀蝕器物、書籍或樹木的蟲子,如蠹蟲、木蠹、書蠹。
    • 引申義為侵蝕、敗壞、禍害國家或公共利益的人或事物。例如,“蠹政”指害民的政令,“蠹役”指害民的差役,“國蠹”指危害國家的壞人。
    • 來源參考:《說文解字》對“蠹”的解釋:“蠹,木中蟲。從䖵,橐聲。”意指木頭中的蟲子。《漢語大詞典》進一步解釋其引申義:“比喻禍國害民的人或事”。

三、 合成詞“秕蠹”的比喻義 将“秕”和“蠹”組合成詞“秕蠹”,其含義并非兩字本義的簡單疊加(空谷和蛀蟲),而是取其引申義:

四、 用法與出處 “秕蠹”一詞在古代文獻中有所使用,常用來指斥奸佞之臣或社會上的害群之馬。例如,在《後漢書·五行志》等史書中,可見用此類詞彙批評時政或人物。

五、 現代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秕蠹”一詞已非常罕見,屬于非常書面化甚至生僻的詞彙。其含義通常被更常用的詞語如“蛀蟲”、“敗類”、“害群之馬”、“社會渣滓”等所替代。

參考資料來源:

  1. 《說文解字》 (東漢·許慎著) - 對“秕”、“蠹”字的本義解釋。可參考中華書局出版的版本或權威線上數據庫如漢典(需注意線上資源可能不完全等同于原書)。
  2. 《漢語大詞典》 (羅竹風主編) - 對“蠹”字引申義及“秕蠹”類合成詞含義的權威收錄與解釋。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3.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 收錄古漢語詞彙及其釋義,是查詢“秕蠹”等古語的實用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秕蠹”是一個漢語詞彙,由“秕”和“蠹”兩個單字組成,主要用于比喻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字義分解

  1. 秕(bǐ):
    • 本義:不飽滿的谷粒,如“秕子”“秕糠”。
    • 引申義:壞的、不良的,如“秕政”(不良的政治措施)。
  2. 蠹(dù):
    • 本義:蛀蝕器物或書籍的蟲子,如“木蠹”“書蠹”。
    • 引申義:侵蝕、腐敗,如“蠹政”(害民的政令)、“蠹役”(腐敗的官吏)。

三、出處與用法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使用場景

  1. 文學創作:用于描述腐敗現象或不良風氣。
  2. 曆史評論:分析古代政治弊端時,可引用“秕蠹”增強批判性。
  3. 社會批評:比喻社會中的害群之馬或制度漏洞。

“秕蠹”通過具體事物(癟谷、蛀蟲)的疊加,抽象為對負面人/事的概括,具有鮮明的比喻色彩和批判意味。其古典用例多見于史書,現代則偏向書面化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宋書》相關章節或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暴濫婢媵傳缽袋醇備杵杖代食道在人為登聞刁婆诋谮惡衣蜚鳥盡,良弓藏豐牆峭址諷讪幹德幹固公産工礦企業乖誕官倉老鼠泓泓穢貨活套甲革建嗣角妙假日接墒激曆經幄救疾久曆風塵既有今日,何必當初郡屬開發銀行課桌口話寬適龍戟磨問木船秾麗盤考貧微齊觀瓊璈榮露聲淚俱下瘦缺隨遇而安天贶提備廳子軍罔然王族微不足錄猥瑣污潦無所忌憚巫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