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縻絡的意思、縻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縻絡的解釋

拘囚。 唐 沉亞之 《旌故平盧軍節士》:“ 航 本 萊 人,嘗以氣敢聞於 平盧軍 。及 師道 欲叛,盡縻絡敢士,故 航 在名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縻絡”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1. 字義分解:“縻”本義為牛缰繩,《說文解字》釋為“牛辔也”,引申為束縛、牽系;“絡”指網狀物,《廣雅》注為“纏也”,強調交織連結的狀态。
  2. 複合詞義:二字組合後多指具象的繩索類工具,如唐代劉禹錫《歎牛》中“縻絡穿貫”描述牛馬羁絆裝置,亦見于《農政全書》記載農具“以竹縻絡盛土”。
  3. 引申用法: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以“縻絡山川”喻學術體系的結構關聯,此處引申為抽象的系統性連結。

文獻考據可參考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及《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05年版),釋義均以曆代典籍用例為支撐。

網絡擴展解釋

“縻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拼音為mí luò,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較為少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的核心含義為“拘囚”,即通過某種方式限制或束縛人的自由。其使用多見于唐代文獻,帶有明确的控制與監管意味。

  2. 詞源與出處
    可追溯至唐代文人沈亞之的《旌故平盧軍節士》:“航本萊人,嘗以氣敢聞於平盧軍。及師道欲叛,盡縻絡敢士,故航在名中。”此處描述李師道叛亂前,通過“縻絡”手段控制有膽識的士兵。

  3. 字詞結構分析

    • “縻”:本義為系牛的繩子,引申為束縛、牽制,如“羁縻政策”中的用法。
    • “絡”:原指網狀物,後衍生為纏繞、聯結,如“籠絡人心”。
      二字組合後,強調通過系統性的束縛達到拘禁目的。
  4. 使用場景與演變
    該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描述古代政治、軍事中對人的控制行為。現代漢語中,其含義可由“拘禁”“控制”等詞替代,日常使用已罕見。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唐代史籍,了解更具體的語用案例。

别人正在浏覽...

暗傷拜埽闆弱标情奪趣參照系操嗔承繼澄穆創刊號傳運打比道論調驅疊漏遁害惡肉凡響剛狷割尾巴拱手聽命構變管管谷貨矽谷刿心鉥目合腳恒山蛇歡饫滑音澗峽薦臻擊甕科判苛擾殼子跨鶴維揚魁儈爛發了理馬欄曼澤沒掂三撓折逆入平出鵬噣錢埒青幫秋斂全托柔遜省闱攝收四夔肆鱗恬沖衛足文示無保留無妄之憂笑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