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顯示征兆。兆,占卜時灼龜甲所見的裂紋。 唐 駱賓王 《對策文》之三:“故叢桂幽人,罷韜真於文豹;青蓮江使,自裂兆於非熊。”
“裂兆”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指事物出現裂痕或分裂的迹象,暗示問題即将發生或事物走向分崩離析的狀态。最初源自古代占卜文化,其中“兆”特指龜甲灼燒後形成的裂紋,用于預測吉兇。
古代用法
專指占卜時龜甲裂紋顯示的預兆。如唐代駱賓王《對策文》中“自裂兆于非熊”,即通過龜甲裂紋預示周文王将得賢臣(“非熊”指姜子牙)。
現代引申
泛指事物出現危機前的征兆,如團隊關系破裂、自然現象異常等,強調從細微迹象預見問題。
該詞屬書面語,日常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需注意與“預兆”“征兆”等近義詞的語境區分,其更強調“分裂性”的負面預示。
《裂兆》是一個漢字詞組,分為兩個部分:“裂”和“兆”。其中,“裂”是動詞,表示因外力或内部壓力而産生裂縫或斷裂的意思;“兆”是名詞,指代征兆、預兆。
《裂兆》的第一個字“裂”的拆分部首為衣,具體拆分順序為衤丷。它共由12畫組成。第二個字“兆”的拆分部首為兒,拆分順序為兒兒八。它共由6畫組成。
《裂兆》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最早出現在《左傳》這部古代記載曆史的書中,用以形容生活中出現的不好的先兆或預兆。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引申為不好的迹象或征兆。
《裂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裂兆」。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裂兆」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字形的基本結構和意義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在不同時期的古籍中,“裂兆”基本上保持一緻。
1. 這場大風讓房屋的屋頂出現了裂兆,需要及時進行修繕。
2. 公司股價的下跌是一個裂兆,預示着公司可能會面臨困境。
3. 苗族的傳統文化中,特定的動物現象常被視為裂兆,代表着吉祥和災難的到來。
裂痕、裂縫、裂變、兆頭、兆示、預兆
征兆、先兆、迹象、信號、預警
吉兆、好兆頭、平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