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獎懲。《左傳·成公十四年》:“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後言勸懲本此。 宋 曾鞏 《宜黃縣縣學記》:“師友以解其惑,勸懲以勉其進。”《清史稿·食貨志一》:“初定勸懲之例,限年之法甚嚴。”
“勸懲”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勸懲”指勸告與懲罰的結合,即通過獎勵善行和懲戒惡行來達到教育、引導的目的。該詞由“勸”(勸告、勉勵)和“懲”(處罰、警戒)兩個動詞構成,屬于動賓結構。
“勸懲”融合了引導與約束的雙重功能,其核心是通過平衡獎懲實現行為矯正。這一概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深遠影響,至今仍適用于需要規範與激勵并重的場合。
勸懲是一個動詞,表示勸告和懲罰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部首是力,右邊部首是心。力表示力量,心表示思想、意願。勸懲共有12畫,屬于比較複雜的漢字。
勸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的治理體制。統治者常采用“勸”來改變人們的行為,同時也會使用“懲”來對不聽從勸告的人進行懲罰。因此,勸懲成為了一種常見的手段來引導社會秩序。
在繁體字中,勸懲的寫法為「勸懲」。繁體字在一些地區和文化中仍然被廣泛使用。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包括勸懲在内的許多字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古代勸懲的寫法較為簡練,字形更加古樸,呈現了古人書寫時的風貌。
1. 我們應該勸懲那些不守規矩的人,以維護社會秩序。
2. 政府采取了嚴厲的勸懲措施,以減少犯罪率。
勸說、勸告、勸慰、懲罰、懲治、懲戒
勸告、告誡、勸說
獎勵、褒獎、表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