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萼相輝”是一個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該成語源自唐代曆史事件。唐玄宗李隆基為彰顯兄弟情誼,于開元八年(720年)在長安興慶宮西南側建造“花萼相輝樓”,與“勤政務本樓”并列。此樓命名寓意兄弟如花與萼般相互依存、共榮共生。
總結來看,“花萼相輝”不僅是一個自然現象的比喻,更承載了曆史典故和文化價值觀,常用于贊頌親密無間的兄弟關系。
《花萼相輝》是一個成語,意指花萼和花瓣映照着彼此的光彩。比喻兩者互相映襯,美好不可分割。
《花萼相輝》的拆分部首是「艸」和「月」,其筆畫數分别為8畫和4畫。
《花萼相輝》一詞源于唐代杜牧的《秋夕》詩:“舉頭忽見衡陽雁,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獨愁千載月如霜, 花萼相輝西下沉,萬裡長空幾人亡?”
杜牧在這首詩中運用了“花萼相輝”一詞,形容花瓣和花萼相互映襯的美景。後來逐漸演變成為成語,用來形容事物相得益彰,互相烘托的關系。
《花萼相輝》是《花萼相輝》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時候,花萼相輝的寫法為「花萼相輝」,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1. 這幅畫将花萼相輝的美景展現得栩栩如生。
2. 他們的合作讓公司的營銷和生産花萼相輝,取得了***************。
1. 芳菲盛開(形容花朵盛放,光彩照人)
2. 花團錦簇(形容花朵繁盛,美麗多彩)
3. 鳥語花香(形容環境美好,充滿生機)
1. 相映生輝
2. 相得益彰
3. 彼此襯托
1. 互相拉扯
2. 相互牽制
3. 互相幹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