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棺木從柩車上卸下來。《周禮·春官·喪祝》:“及壙,説載除飾。”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説載,下棺也。” 賈公彥 疏:“及,至也。至壙脫載,謂下棺於地。”
“說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讀音:shuō zǎi
含義:指将棺木從靈車(柩車)上卸下的過程,屬于古代喪葬禮儀中的一個環節。這一動作通常在墓地(“壙”)進行,并伴隨去除棺木上的裝飾(“除飾”),如《周禮·春官·喪祝》記載:“及壙,説載除飾。”
“說載”是古代喪葬術語,特指棺木到達墓地後的卸車步驟,體現了傳統禮儀的規範性。需注意與“載”的其他含義區分,避免混淆。
《說載》是一個漢語詞語,既可作為名詞使用,也可作為動詞使用。作為名詞時,表示記錄和記載事物的文字或文獻;作為動詞時,表示記錄或記述事物的情況、經過等。
《說載》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共有8個筆畫。
《說載》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根據研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古籍中。在《南齊書·王僧虔傳》之中,就有“維故是人之所以言載者”一句,其中的“言載”即為《說載》。而這個詞在後來的曆史文獻中逐漸得到廣泛的使用。
《說載》的繁體字為「說載」。
古代漢字的寫法較為繁複,可考據的古代寫法中,《說載》可能會出現一些變體字,比如「説載」、「說載」等,但基本上辨識度很高。
名詞義例句:這本書是一部重要的曆史《說載》。
動詞義例句:他仔細地将事件的經過《說載》了下來。
相關的組詞有:傳說、記載、書載、言論等。
與《說載》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記述、記錄、記載。
與《說載》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捏造、僞造、掩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