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主要節日。(1) 宋 指冬至、元旦、寒食。 宋 金盈之 《醉翁談錄·京城風俗記·十一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為三大節。自寒食至冬至,久無節序,故民間多相問遺。”(2) 清 代指元旦、冬至、萬壽聖節。《清史稿·禮志七》:“ 順治 八年,定元旦、冬至、萬壽聖節為三大節。”(3)今俗指元旦、端午、中秋。
“三大節”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冬至、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寒食
宋代以這三個節日為最重要的慶典。據《醉翁談錄》記載,都城(汴京)百姓在此期間互贈禮物,彌補長時間無節日的空白期。
元旦、冬至、萬壽聖節(皇帝生日)
《清史稿》記載,順治八年(1651年)正式将這三天定為國家級重大節日,需舉行官方祭祀和慶賀活動。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
隨着時間演變,現代普遍以這三個傳統節日為核心:
部分資料(如、3)提到“今俗指元旦、端午、中秋”,但“元旦”在現代多指公曆1月1日,與傳統農曆新年(春節)存在差異,需注意區分語境。權威來源如百度百科等更傾向于“春節、端午、中秋”的組合。
建議結合具體曆史文獻或地域文化進一步考據。
“三大節”是指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這是中國傳統的三個重要節日。
1. 三:部首為“一”,筆畫為3。
2. 大:部首為“大”,筆畫為3。
3. 節:部首為“艹”,筆畫為8。
“三大節”一詞來源于漢字的組合,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節日。
三大節
在古代漢字中,“三大節”可能有不同的寫法,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現代漢字的基本形态。
1. 這個學生非常喜歡過三大節,因為他可以和家人在一起,享受美食和傳統活動。
2. “三大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代表着團圓、快樂和祝福。
三月、三國、三角、大節、節日
春節、元宵節、龍舟節
平日、工作日、無節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