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劝惩的意思、劝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劝惩的解释

奖惩。《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后言劝惩本此。 宋 曾巩 《宜黄县县学记》:“师友以解其惑,劝惩以勉其进。”《清史稿·食货志一》:“初定劝惩之例,限年之法甚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劝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教化意义的复合词,由“劝”与“惩”两个相反相成的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为通过奖励引导向善,通过惩戒制止恶行,体现了传统道德治理中的平衡思想。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分解

  1. 劝(勸)

    • 本义:勉励、倡导。《说文解字》释为“勉也”,强调以正向激励促使人遵从善道。
    • 延伸:在“劝惩”中侧重“劝善”,即通过表彰、奖赏等方式鼓励良善行为。

      来源参考: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未提供在线链接)

  2. 惩(懲)

    • 本义:戒止、警戒。《说文解字》注“惩”为“乿也”,引申为通过责罚使人知过改正。
    • 延伸:在“劝惩”中侧重“惩恶”,即对过错施以惩戒以儆效尤。

      来源参考:同上《说文解字》

二、整体释义

劝惩指通过奖善与罚恶的双重手段,实现道德教化和行为规范的目的。这一概念常见于古代典章制度与教育思想中,如《周礼·天官·大宰》提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六曰夺,七曰废,八曰诛”即隐含劝惩之道。

来源参考:《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本(未提供在线链接)

三、权威词典定义

四、典籍用例佐证

《左传·成公十四年》载:“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直接阐明“劝惩”的社会治理功能,强调其需依托权威力量推行。

来源参考: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部分公开资源

五、现代语义弱化

当代使用中,“劝惩”一词的书面色彩浓厚,多出现于政策文献或历史研究,日常口语常拆解为“奖励与惩罚”。但其“赏罚分明”的内核仍广泛适用于教育、管理等领域。


注:古籍原典链接因版权限制无法直接提供全文,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正版渠道获取;现代词典释义可参考官方在线平台或订阅服务。

网络扩展解释

“劝惩”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一、基本定义

“劝惩”指劝告与惩罚的结合,即通过奖励善行和惩戒恶行来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该词由“劝”(劝告、勉励)和“惩”(处罚、警戒)两个动词构成,属于动宾结构。

二、历史渊源

  1. 经典出处
    最早见于《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强调通过惩戒恶行来劝导向善。
  2. 后世沿用
    宋代曾巩在《宜黄县县学记》中提到“劝惩以勉其进”,清代《清史稿》也记载了“劝惩之例”用于社会治理。

三、应用场景

四、例句与延伸

五、总结

“劝惩”融合了引导与约束的双重功能,其核心是通过平衡奖惩实现行为矫正。这一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至今仍适用于需要规范与激励并重的场合。

别人正在浏览...

岸谷之变巴谩卑小蚕市程酒陈遗饭感垂櫜楚屈簇羽粗中有细大蓟单然担羞大中人雕文觝距厎豫恶仗繁复風竇風茄腐物干儛攻瑕索垢光昌鼓姬浑涵郊筵诘蹶几几赆资济然卷折举鼎絶膑菊华酒军精肯确孔任狂噪蓝田猿人连夕炼油厂俚谈鸾媒明昭密匝匝磨叨母钱南京临时参议院怕不的辟纪沙块沙雁思谟滕屠郑酤田茅天质顽谬万缘湘汨